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氏擬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貝氏擬態(英語:Batesian mimicry)是擬態的一種,該擬態使得一些無害的物種演化出類似另外一些有毒有害物種的外表,以此來躲避天敵。該擬態由研究巴西雨林蝴蝶的英國自然學家亨利·沃爾特·貝茲命名。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9月25日) |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
貝氏擬態是最為常見、研究最為廣泛的擬態方式,甚至人們有時用「擬態」一詞本身來指代貝氏擬態,但其實擬態的方式還有許多種類。貝氏擬態經常被拿來和穆氏擬態作對比,但後者是指多個不同的有害物種逐漸變得越來越相似的擬態過程。然而,擬態本身就有着某種程度上的保護功能,導致二者的區分度並沒有那麼明顯。此外,人們有時也拿貝氏擬態和其他不同功能的擬態作對比,其中反差最大的當屬攻擊擬態了,捕食方或者寄生方會擬態成一個無害的物種,以防被感知到,也可以提高覓食的成功率。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Mimicry in Butterflies
- Review of Contributions to an insect fauna of the Amazon valley by Charles Darw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Complete Works of Charles Darwin Online.
- Biographical sketch of Bates, with pic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這是一篇與生物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