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德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德士
Remove ads

  貝德士(英語:Miner Searle Bates,1897年5月27日—1978年10月)是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曾擔任中華民國政府顧問。

Thumb
貝德士

生平

  1897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紐瓦克。1916年,獲美國俄亥俄州海勒姆學院學士學位。1920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碩士學位。

  貝德士曾就讀於多所知名學府:作為羅德學者求學於牛津大學;在耶魯大學獲得中國歷史博士學位;本科階段就讀於俄亥俄州的海勒姆學院。他先後在印度美索不達米亞(當時屬奧斯曼帝國)的基督教青年會工作,最終於1920年在美國教會資助的金陵大學開始執教,教授歷史直至1950年[1]。1923年,他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師莉莉亞斯·羅賓斯結為連理。

  1950年中國共產黨國共內戰中獲勝後不久,金陵大學併入南京大學。貝德士遂返回美國,被聯合神學院任命為宣教學教授並任教至1965年[2]。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南京大屠殺後著作《宗教自由:一項調查》(1945年)對全球範圍內的宗教自由與迫害現象進行了系統研究。

南京大屠殺

  1937年夏,貝德士攜家人赴日本旅行後獨自返回南京,因而親歷了南京保衛戰及隨後被稱為"南京大屠殺"的浩劫[3]。在此期間,他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要領導成員,致力於保護城內無力撤離的貧民安全。這項工作充滿危險,他曾多次身陷險境——最嚴重的一次是因追問一名被日軍擄走學生的下落,遭日本憲兵從樓梯推落重傷[4]。他多次從日軍手中解救遭凌辱的婦女,數次被槍口抵頭威脅[5]

  1938年1月13日,貝德士被任命為金陵大學副校長。

  戰後,他先後在東京審判中國戰犯審判中出庭作證。其關於大屠殺持續時間的證詞成為學界頻繁引用的關鍵數據[6]。在HBO電影《南京》中,該角色由演員格雷厄姆·西布利飾演。貝德士留下這樣一段被廣泛引述的宣言:

  「宗教信仰意味着,即便在邪惡肆虐的世界裡,仍堅信善行本身值得踐行。苦難經歷使我確信:人類得救既不靠國家的槍炮,也不靠國家的神祇,唯有依靠對全體人類同胞的真正尊重。」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