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
德国画家(1937-202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德語:Bettina Heinen-Ayech,1937年9月3日—2020年6月7日[1]),德國畫家,以繪畫阿爾及利亞色彩斑斕的田園風光畫而著名。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6月1日) |
生平
貝蒂娜·海嫩的父親約翰·雅各布·約塞夫·「漢斯」·海嫩 (1895–1961), 是出生在德國北威州堡衡的一名新聞記者。他長期擔任《索林根日報》和主要銷售德國金屬產品的《艾伯瓦德地區廣告報》的主編,同時也是詩人和戲劇家。[2]她的母親叫爾娜,婚前姓史丹霍夫 (1898–1969), 出生於杜塞多爾夫,祖籍是居住在索斯特附近的阿瑟農莊的威斯特法倫人。[3][4]貝蒂娜和她的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居住在索林根。他們生長在一個思想開放、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里。[5]他們一家人生活在霍夏德地區的一個半木結構的房子裡。這個地方一直是海嫩的居住地。[6][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貝蒂娜·海嫩從1942年開始和她的母親、姐姐生活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阿爾高地區宜思寧附近的克羅茲塔-埃森巴赫。後來,她們和畫家埃爾文·博文(1899–1972)相識並結下友誼。那時的埃爾文·博文在結束了旅居荷蘭10年後,自1942年回到了德國,但始終處於納粹的追捕中。貝蒂娜的父親因為發表了一篇介紹當時德國真實情況的文章,在1944年也躲到這個地方。克羅茲塔市下達了對貝蒂娜的父親和博文的逮捕令。後來,貝蒂娜的父親說,郵遞員小姐把它給撕毀了。[8]
少年時期的貝蒂娜從1948年到1954年在索林根上奧古斯-迪克女子中學。在那裡,她的老師發現了她的繪畫天賦,並予以栽培。在繪畫藝術上的系統的啟蒙學習主要來自於博文先生。博文先生在此期間搬進了海嫩家,住進了他們家的一棟樓里。那棟樓外牆是黑色的,為此又稱為「黑色的房子」。直到博文先生去世,他一直是貝蒂娜藝術上的導師。[3]1954年貝蒂娜開始上科隆藝術學校,在那裡她向畫家奧托·格斯特學習巨幅壁畫藝術。因為貝蒂娜事先的藝術功底和所掌握的知識,學校讓她跳了三級 。[9]1955年貝蒂娜在巴登洪堡市舉辦第一次畫展,一共展出20幅水彩畫和鉛筆素描。這年她才18歲。法蘭克福著名的繪畫收藏家漢娜·貝克馮拉特在1955年和1956年期間將貝蒂娜的作品收錄到當代德國繪畫展中。在被收錄的作品中有當時德國著名畫家的作品,比如卡爾·斯密特-洛特魯夫、保爾·克雷、馬克斯·貝克曼、馬克斯·昂斯特、昂斯特·路德維希·科爾西勒和卡特·科維茲。這次巡迴展跨越南美洲、非洲和亞洲。卡爾·斯密特·斯密特-洛特魯夫這樣對貝蒂娜說:「貝蒂娜,保持自己的風格。」 [5]
隨後幾年,貝蒂娜就學於慕尼黑美術學院,從師海爾曼·卡斯帕,然後去意大利的提挈諾州旅遊。1958年貝蒂娜求學於哥本哈根丹麥皇家美術學院,期間去了挪威,並在挪威著名的七姐妹山下購買了一個木屋。[9]1959年和1962年她獲得了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教育部的獎學金。為了繪畫取景,她分別在德國北部大西洋上的舒爾特島、意大利的提挈諾州、挪威和巴黎居住了一段時間。1962年受德國文化學院去埃及的邀請,她第一次開啟了去北非的旅程。[9]
1960年,貝蒂娜在巴黎盧森堡公園遇到了她未來的丈夫-阿爾及利亞人阿布德哈米德·阿耶希(1926–2010)。他們當時一起跟隨博文先生學繪畫。1961年他們的女兒戴安娜出生。兩年後,他們遷居到阿耶希在阿爾及利亞的老家蓋勒馬。蓋勒馬當時已經從法國手中獨立出來。1969年他們的兒子哈龍出生。[10]在以後的十幾年裡,貝蒂娜為了繪畫取景,常常開着她的雷諾車,嘴角叼着香煙穿梭在索林根和阿爾及利亞之間。[11]她對阿爾及利亞的深情基於她對丈夫的愛。貝蒂娜評價她丈夫時說:「他是一個自由而勇敢的人」。[12]
1968年,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市國家博物館購買了貝蒂娜的畫。1976年獲得阿爾及利亞傑出藝術獎。同年,她成為博文友人協會會長。(博文先生於1972年逝世)。1992年阿爾及利亞國家博物館為貝蒂娜舉行了作品回顧展,共展出120幅繪畫作品。2004年在當時阿爾及利亞文化部長卡麗達·圖米的倡導下,在首都又為貝蒂娜舉行了第二次繪畫回顧展。2006年受到阿爾及利亞政府的表彰。同年在索林根,因為家中無人,六幅埃爾文·博文的繪畫作品被盜。[13]
到2018年,貝蒂娜的畫在歐洲、美洲和非洲舉行了上百次個人和集體展覽。[14]她的名字「貝蒂娜」作為藝術繪畫大師的名字在阿拉伯世界裡也有了一席之地。[6][15][16]她的生平和作品常常出現在書籍和電影裡。在2012年,她第一次在二次大戰後回到阿爾高地區的克羅茲塔。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台的電視劇組記錄和報道了她的行程。[17]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2020年6月7日逝世於慕尼黑,享年82歲。
2020年在貝蒂娜父母家,也就是那棟「黑色的房子」上,人們為她和她來自藝術村的朋友們製作了一個紀念牌。[18]2022年1月,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基金會成立。該基金會主要致力於文化、藝術及其國際對話和藝術家遺產的保護[19][20][21]。
Remove ads
作品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在她的繪畫教育中接受過所有技巧的訓練,但是她的重心卻是水彩畫。作為在大自然里,以自然為背景的寫實繪畫師,貝蒂娜的作品大多是自然風光,少有人物肖像畫。因為蓋勒馬地區乾燥的空氣,水彩不會像在歐洲那樣相互融合,而且還會很快幹掉,貝蒂娜為此創造了自己的繪畫技巧。「我把這些強有力的色彩看作馬賽克,一筆下去的顏色和另一筆的顏色聯合起來。」 貝蒂娜這麼說。強烈的色彩在她的畫筆下,調配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田園畫和反映阿爾及利亞光與影的作品。[22]在阿爾及利亞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這段恐怖時期,由於不能自由出遊,貝蒂娜主要從事人物肖像、靜物寫生的繪畫,最多是畫畫窗口的景色。[23]

貝蒂娜認為,在阿爾及利亞的生活不僅改進和發展了她的繪畫技術,同時也改變了她的個性。她拋棄自己作為歐洲人固有的偏見,去聆聽蓋勒馬美麗的大自然的心聲。她說:「非洲加蓬共和國南部馬霍那南部山區的田野從各個感官讓我着迷,那裡的空氣瀰漫着我的想象力。那裡的春天不像歐洲的春天被濃烈的綠色覆蓋,而是綠色的田野上星星般點綴並閃爍着罌粟的紅色。在夏天,神奇迷人的金黃色的麥田廣闊無垠,遠處的天邊是慢慢升起的藍紫色的山峰。冬天,在紅土地孕育着無窮的力量的時候,真不知道如何表現它的魅力!」[22]
在1967年,記者馬克斯·梅茲克在《杜塞多爾夫新聞報》上評價貝蒂娜時就說:「她有能力去開發和製作一幅她不熟悉的田野風景畫。她的人物畫不只是畫出了肖像,而是用畫筆把人物靈魂的深處測試出來了。」[24]
Remove ads
展覽(節選)
- 1955年巴特洪堡的療養大廳
- 1957年德國胡蘇姆市,北弗里斯蘭博物館、丹麥哥本哈根市,德國俱樂部
- 1958年德國,穆登地區維爾芬宮殿
- 1961年瑞士伯爾尼,施耐德畫廊
- 1962年埃及開羅,德國文化學院
- 1963年德國索林根市,德國刀具博物館
- 1966年德國杜塞多爾夫市,布呂克國際教育中心
- 1970年突尼斯,藝術沙龍展
- 1972年漢堡,當代藝術畫廊
- 1973年德國下薩克森州斯平格市,布格霍夫博物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歌德學院、卡莎布蘭卡歌德學院
- 1976年德國格拉德貝克市,維特林根宮殿博物館
- 1980年德國雷姆沙伊德市,城市博物館、哈斯特家鄉博物館
- 1984年大馬士革歌德學院。就職於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敘利亞北部阿勒頗市國家博物館
- 1968年阿爾及利亞瓦迪市,文化之家
- 1990年德國維爾茲堡市,奧托·瑞希特大廳、美因法蘭地區藝術和歷史協會、巴黎,阿爾及利亞文化中心
- 1992年英國阿倫德爾市,藝術小展廳
- 1993年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國家博物館回顧展,共展出120幅作品
- 1998年德國索林根市,奧古斯特-迪克中學成立125周年慶典
- 2000年德國索林根市,巴登藝術博物館、巴黎市政廳
- 2002年阿爾及爾,德阿友好協會
- 2003年德國亞森市,法語文化中心法國阿爾及利亞文化年
- 2004年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市,由當時的文化部長倡導的第二次貝蒂娜繪畫回顧展,共展出100多幅作品
- 2008年法國西部城市昂熱,昂熱宮殿
- 2017年德國下薩克森州格奧爾格斯馬林許特市,斯塔梅別墅博物館
博物館、文獻、文物收藏
藝術家貝蒂娜·海嫩-阿耶希的繪畫作品和文物收藏在很多歐洲和北非國家的博物館、文獻館。阿爾及利亞國家博物館收藏着她大量的作品。除此之外,阿爾及爾城市藝術館和總統府也有她的繪畫。在挪威的阿爾斯塔海于格鎮也珍藏着她的作品。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藝術館、索林根藝術博物館、北弗里斯蘭博物館都收藏着她的作品。[25]有關她的一些文物存放在瑞士蘇黎世歷史和當代藝術學研究所。
榮譽
- 1976年貝蒂娜·海嫩-阿耶希獲得阿爾及利亞傑出藝術獎
- 1993年榮獲索林根市巴登市民基金會的藝術文化獎
- 1998年榮獲阿爾及利亞君士坦丁市藝術榮譽獎
- 2003年因為貝蒂娜長期在文化繪畫藝術上的貢獻,由當時的文化部長卡麗達·圖米女士親自為她頒發了阿爾及利亞國家獎
- 2006年榮獲阿爾及利亞文化部官方榮譽
出版
- (作為發行者)作者:漢斯·海嫩:《來自精彩和豐富的生活 - 詩歌集》索林根U-Form出版社。
- (作為發行者)作者:埃爾文·博文 《在精神和世界之間的美麗遊戲 - 我的繪畫生涯》ISBN 3-88234-101-7.
- (作為發行者)作者:埃爾文·博文 《繪畫藝術家作品集》索林根U-Form出版社, 1999年 ISBN 3-88234-103-3.
相關文學作品
- 愛德華·法雷特-馮·卡斯特貝爾格:《貝蒂娜·海嫩》伯爾尼,克萊恩出版社 1967年(德法雙語)
- 阿里·埃爾哈迪-塔哈/漢斯·卡爾·佩西:《貝蒂娜·海嫩-阿耶希》,索林根U-Form出版社,1982年
- 瑪麗安妮·科帕茲:《貝蒂娜·海嫩-阿耶希,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水彩和素描》,城市銀行索林根出版,1985年
- 瑪麗卡·保阿布德拉/戴安娜·米利斯/貝昂德·策穆曼:《貝蒂娜·海嫩-阿耶希,1951年至1992年作品回顧》,城市銀行索林根出版,1992年
- 瑪麗卡·保阿布德拉:《貝蒂娜 - 國家博物館作品回顧冊》,1993年
- 漢斯·卡爾·佩西:《貝蒂娜 - 克勞斯·維恩斯的收藏》,1999,ISBN 3-88234-106-8
- 達莉亞·馬哈穆德·歐爾發利:《貝蒂娜 - 國家博物館作品回顧冊》,2005年
- 泰額布·拉拉克:《一個畫家和一個國家的相遇 -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和阿爾及利亞》,2007年
- 阿里·埃爾哈迪-塔哈/哈龍·阿耶希博士:《貝蒂娜 - 達埃肯茲畫廊》,阿爾及爾,2016年
- 泰額布·拉拉克:《一個畫家和一個風景的相遇 -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和阿爾及利亞》,恩-拿克哈,阿爾及爾2018年 ISBN 978-9947-0-5382-9
- 克勞迪婭·軒寧-卡蘭德博士:《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動感、色彩和光 - 一個畫師的藝術遺產》藝術雜誌2021年第144期
- 克莉絲婷娜·斯特克福斯:《藝術之家和時代的見證 - 索林根的「黑色的房子」》藝術雜誌2022年第148期48至53頁
Remove ads
相關影視
- 1992年由視角影視導演哈桑·保阿布德拉和德國阿凡龍電影電視製片公司共同出品《貝蒂娜致埃爾文·博文的信 - 藝術家們的肖像》
- 2002年由阿爾及利亞CYM音像影像公司保阿勒穆·埃沙伊導演執導《貝蒂娜·海嫩-阿耶希 - 大自然的讚歌》
- 2010年由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在專欄為「在施佩薩特和卡文德爾山脈之間」攝製了題為《藝術的回憶》節目,報道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在大戰後第一次返回克羅茲塔
- 2015年巴亞勒-坤穆普菲-霍爾茲貝格爾基金會出資、由喬治·巴亞勒和魯迪·霍爾茲貝格爾共同執導《阿爾高的聚焦點 - 藝術的回憶:埃爾文·博文在克羅茲塔》
- 2017年德國西部廣播公司為紀念貝蒂娜80歲生日在專欄為「山區當地事」製作了《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在阿爾及利亞的索林根的畫家》
網頁鏈接
-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繪畫作品、錄像和音像
-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作品網頁:www.bettina-heinen-ayech.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貝蒂娜·海嫩-阿耶希:藝術之家的先期「黑色的房子」網頁:www.schwarzes-haus.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芭芭拉和德特雷夫·拉爾夫2008年10月10日製作了Bettina Heinen-Aye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網頁。2018年11月3日引用。
- 德國西部廣播公司在節目「山區當地事」於2017年12月28日製作了《貝蒂娜·海嫩-阿耶希:在阿爾及利亞的索林根的畫家》,2018年11月3日引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