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貴港市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贵港市map
Remove ads

貴港市壯語Gveigangj),古稱貴縣貴州,又因城裡多種植荷花而別稱荷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市境東鄰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靠南寧市,北連來賓市

事实速览 貴港市壯文:Gveigangj 貴, 國家 ...

貴港地處桂東南丘陵區,鬱江黔江橫貫,於境內匯合成潯江。全市總面積10,602平方公里,以漢族為主,有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市人民政府駐港北區 荷城路888號。

Remove ads

歷史

秦屬桂林郡(鬱林郡),唐置貴州,明降爲貴縣。1988年設立縣級貴港市,1995年,升為地級貴港市。

考古發現

2008年夏天原港北區政府的施工現場發現了從漢代清代貴城遺址,這在貴港乃至在廣西首次發現的大規模考古遺址,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後,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領十二縣:布山、安廣、河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其中貴港屬布山縣(縣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帶,一說在貴港港南區南江一帶)。

魏晉南北朝

  • (281年至420年),布山縣仍屬鬱林郡。
  • 南北朝時代(420年至502年)置布山、郁平、懷安三縣(均在今貴港市內),屬鬱林郡。
  • (503至557年)、(558至589年)時代,布山、鬱平、懷澤(懷安縣更名)、龍山(今貴港中里)屬南定州。

隋唐五代

  • 開皇十年(590年),南定州改尹州,故布山屬尹州。大業二年(606年),布山、龍山、武平、懷澤並稱鬱林縣,與馬度縣同屬廣州。從此不復襲布山縣之名。
  • 武德四年(612年),置鬱林、懷澤、義山(原為馬度縣,多屬今貴港地)、潮水(多屬今貴港地)四縣,設南尹州總管府,府治龍山(今貴港地),屬嶺南。貞觀九年(635年),取「宜貴山」之「貴」名,改南尹州為貴州,州治鬱林縣,縣治在今天的貴港市城區。 天寶九年(742年),改貴州為懷澤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復名為貴州,領鬱林、懷澤、義山、潮水四縣。
  • 五代十國時期(917至971年),鬱平(原鬱林)、懷澤、義山、潮水四縣同屬貴州。州治所和郁平縣治所均在今貴港市。

宋元明清

  • 開寶五年(972年),懷澤、義山、潮水、鬱平並稱鬱林縣,屬貴州懷澤郡。
  • 撤懷澤郡。鬱林縣直屬貴州。元大德九年(1305年)存州裁縣,貴州境內不復襲鬱林縣之名。
  • 洪武二年,貴州降為貴縣,是為有貴縣縣名之始,縣治所為今貴港城區。貴縣屬潯州府,潯州府治所為今桂平城區。
  • 清代仍屬貴縣,縣治所為今貴港城區。屬廣西省潯州府,潯州府治所為今桂平城區(這裏也是洪秀全馮雲山在廣西第一個落腳的地方)。

中華民國

  • 民國元年(1912年)貴縣屬潯州府。2年(1913年)撤府設道,7月,貴縣屬鬱江道。3年(1914)貴縣屬蒼梧道。16年(1927年)11月,貴縣屬蒼梧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年(1930年)貴縣屬蒼梧民團區。21年(1932年)4月,屬梧州民團區。23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29年(1940年)貴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36年至38年(1947至1949年)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區治鬱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貴縣初屬鬱林專區,1951年7月屬南寧專區,同年8月屬賓陽專區。1952年8月屬容縣專區。1958年7月屬鬱林專區。1971年專區改為地區,貴縣屬玉林地區
  • 1988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貴縣縣制,設立貴港市(縣級市)。設市後仍屬玉(鬱)林地區,行政區域不變。
  • 1995年10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地級市。初設市轄的港北區港南區,轄平南縣,並代管縣級桂平市。1996年從港北區析置覃塘管理區(縣級),並於2006年正式設立市轄覃塘區,形成如今的「三區一縣一市」的行政區劃格局。

地理

北回歸線橫貫貴港中部。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21.5℃,年均降雨日166天,1月均溫12.3℃,7月均溫28.6℃,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無霜期353天。


更多信息 貴港(1981−2010), 月份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 貴港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貴港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代管1個縣級市

更多信息 貴港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

人口

2022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65.1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70萬人。 年末常住人口435.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1.8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9%。[10]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316,262人[1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118,80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97,454人,增長4.79%,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人口為2,243,987人,占總人口的51.99%;女性人口為2,072,275人,占總人口的48.0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29。0-14歲的人口為1,141,225人,占總人口的26.44%;15-59歲的人口為2,467,774人,占總人口的57.1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07,263人,占總人口的16.3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24,919人,占總人口的12.1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58,124人,占總人口的5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158,138人,占總人口的50%。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619,547人,占83.8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96,715人,占16.14%,其中壯族人口為616,567人,占14.2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08,722人,增長3.1%,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3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8,732人,增長14.59%,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38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78,118人,增長14.5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21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1,923人,增長3.01%,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3個百分點。

更多信息 民族名稱, 漢族 ...

交通

經濟

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貴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1.6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較2020年同比增長6.5%,兩年平均增長6.7%,高於全區1.1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9.52億元,增長8.8%,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544.92億元,增長3.8%,比上年回落5.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97.19億元,增長7.7%,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17.3:36.3:46.4[14]

語言[15]

漢語

貴港市漢族使用的語言,除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外,主要的漢語分支有粵語(又分為本地粵語和外來粵語)、客家語(俗稱麻介)兩種,另外還有少數閩語、平話等分布。貴港本地話(即貴縣話)由於語音的不同,也創造了一些「土漢字」,如「媯」(媽媽)、「冇」(沒有)等等。這些自創的土漢字多在師公戲的唱詞中出現,在其他場合是不通用的。

  1. 粵語:又稱白話。本地粵語俗稱貴縣話,現多稱貴港話。貴縣話貴港話),系廣西貴港市的主要本土漢語,屬於粵語勾漏片,主要分布在港北、港南、覃塘等原貴縣範圍地區,桂平市區、平南縣城除外的大部分鄉鎮地區也屬於勾漏片。習慣上人們把貴港話稱之為「貴縣話」,也有人稱之為「土白話」,當地壯族人則稱之爲「客話」。貴港話有別於玉林、容縣、博白等地的粵語,其內部也有著別。一般說的貴縣話(貴港話)指的是「街里話」。所謂「街里話」指舊城區域以內即東至震塘(下街)、西至小江、南至南江、北至登龍橋這個範圍內的居民所說的話。這個範圍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1950年),約占當時全縣總人口的6.8%,居民中漢族約95%(1982年)。貴港人一向以街里話為正宗貴縣話。其實「村里話」和「街里話」只是口音上的差別,並不妨礙交流。貴港話與勾漏片粵語的代表方言玉林話差別不大,主要區別在玉林話保留了較多的濁聲母,同時貴港話的韻母較玉林話保留得較為完整,貴港話相對音清而玉林話音濁。而其他的粵語方言,分布較為廣泛且人數較多的是邕潯粵語,以桂平街話和平南街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桂平市區、平南縣城內,小範圍分布在周圍鄉鎮。粵語粵海片(廣府片)分布得較少,主要分布在平南大安鎮及貴港沿江各大造船廠、黃練街、樟木街(居委會)、木梓街三個圩鎮幾條街等小範圍地區,其他地方的人也能講以上的白話,但只限於交際時和舞台上,不用於平時家常交談。
  2. 客家話:本地稱「麻介話」。貴港市三區的客家語主要分布於橋圩、木格、湛江、東津、瓦塘、八塘、東龍、覃塘、蒙公、三里、五里等地的圩鎮。客家語與壯語、粵語貴縣話同屬貴港三大語言。
  3. 官話(包括桂柳官話普通話):民國時期稱為「官話」,分布範圍較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下幹部及駐軍通用普通話,中小學實行普通話教學,電視廣播也大多以普通話播音。人們都能聽懂普通話,少、青、壯年人也能講帶鄉土音的普通話。
  4. 閩語:多為方言島,多屬閩南語泉漳片,主要分布在平南縣和桂平市。
  5. 平話:主要是桂南平話,分布在與賓陽縣相鄰近的鄉村,分布範圍最小。

壯語

貴港市壯族人口54萬,占貴港市總人口的13%。貴港市的壯話屬北部壯語中紅水河土語區的東紅水河土語,語法結構與各地壯族方言基本相同。貴港市地處桂東南,壯、漢兩族人民長期聚居,受粵語影響,借詞絕大部分都取粵語音如飛機、鐵路、學校、人民等現代用詞。壯話在語音、語調上也受粵語一定的影響,與桂南、桂西、桂北一帶的壯話差別較大,與上林、武宣、桂平等地的壯話差別較小。

貴港市的壯話可分奇石、中里;東龍、古樟;三里、覃塘;大圩、附城幾個方言區。各方言區的語法特點基本相同,語音、語調小有差異,不影響交談。

瑤語

貴港的瑤語(勉語)主要分布在平南縣大藤峽周圍,如國安瑤族鄉。

教育

初等教育

光緒末年,廢科舉,興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貴縣第一所縣立高等小學堂在城西興建(今達開高中校址),光緒三十二年,建成招生。同年,陳繼祖在城西怡園創辦坤德女學,是貴縣有女子學校之始。

貴港的初等教育完善,各鄉鎮都有一所中心小學和多所完全小學。

中等教育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時任潯州知府張祖祺倡辦潯郡中學堂(潯州高中前身),由原潯陽書院山長陸爾奎具體籌備。先於桂平縣城廂西門街潯陽書院(今桂平市委地址)設預備科,招生兩班。同年,繼任知府彭言孝召集貴縣、桂平、平南、武宣四縣合建潯郡中學堂,校址定爲北門原潯州副將署(今桂平一中址),光緒三十一年動工,翌年二月竣工,由貴縣人陳璚題寫校名,聘舉人程大璋為監督(校長)。

1913年(民國二年),貴縣縣立高等小學堂改辦貴縣縣立中學,是近代貴縣創辦的第一所中學,甘修已任校長,校址在貴城西街。

貴港市區內有貴港市高級中學江南中學達開中學,覃塘區有覃塘高級中學樟木高級中學石卡高級中學,桂平市有潯州高級中學,平南縣有平南縣中學

高等教育

  •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二校區)(Guangxi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該校前身爲貴港職業學院,2013年10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併入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二校區,校址位於貴港市桂林路1118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1萬餘人,專職教師1171人,校園總占地面積近2000畝,資產總值23.33億元,有40個校內實訓基地和297個校外實訓基地。

  • 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該校於2020年4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是廣西唯一一所專門面向物流行業培養相關高技能人才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校址位於貴港市西江教育園區經三路8號。在校生規模近1.5萬人,現有教職工366人,校園占地面積約918畝,完成建設建築面積22.04萬平方米。 相關事件:2017年3月23日,貴港市與廣西物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合作建設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規劃總投資約10億元,占地面積約1000畝,全日制在校生規模1.2萬餘人、在職培訓規模3000餘人;2017年10月12日,該校在貴港市西江教育園區開工建設;2018年7月24日,自治區政府批覆同意由廣西物資集團籌設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批覆明確該校屬於公辦性質的高等職業學校。

  • 廣西工業學院

2018年6月24日,貴港市與溫州弘海投資有限公司簽約投資建設廣西工業學院,該校屬於非營利全日制民辦應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規劃總投資約25億元,占地面積約2000畝,全日制在校生規模2.5萬餘人,校址位於貴港市西江教育園區,預計在2019年秋季實現招生。

  • 廣西對外工貿職業學院

2019年2月25日,貴港市與廣州優迪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合作建設廣西對外工貿職業學院,該校屬於營利全日制民辦高等職業院校,校址位於貴港市西江教育園區。

物產

  • 主要礦產資源有全國儲量第一的三水鋁和鐵、錳、金、銅、銻、石灰石、白雲石、煤、高嶺土、硅藻土、石膏、礦泉水等60多種。
  • 林產以松、杉為主。
  • 主要特產有江口竹器、桂平西山茶、平南團羅茶、覃塘毛尖茶、桂平香米、東津細米、羅秀米粉、金田淮山、社坡腐竹、麻垌荔枝、石硤龍眼、覃塘蓮藕、貴港紅藕、甘蔗、紅片糖、香蕉、柑橘、木菠蘿。

名勝古蹟

不可移動文物

截至2018年12月,貴港市累計登記在冊了486處不可移動文物。

  •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桂平西山(4A級)
  •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4A級)
  • 城區大南門小南門
  • 平天山國家森林公園(3A級)
  •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
  • 千年古剎南山寺
  • 峽谷景觀大藤峽
  • 東湖公園

據民國二十三年《貴縣誌》載:「東湖一名東井,又名路雲塘,俗稱大塘,在縣東一里與蓮塘隔橋相望,湖廣約四里,水木明瑟,風景幽靜,夏時游者雲集,不獨為邑名勝,在西江上游亦推此湖為最巨。」清《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帚編職典第1437卷潯州府部載:「怪石湧出,水流石底。」宋施才詩云:「深隨石竇千尋去,遠自雲峰萬里來。」東井,因宋代詩人蘇東坡題刻「東湖」二字而改名東湖。蘇東坡所書的「東湖」石碑,歷經數百年後,不知所蹤。1894年,曾任四川布政使、清朝二品官員的貴縣人陳譎補書「東湖」二字並刻碑,立於古登龍橋橋頭,現今在東湖邊被發現,堪稱東湖的「標誌物」。東湖東鄰檬塘,西鄰汕塘,汕塘又與井塘南澗井相連,從東、西、北三面環繞城區,形成水鄉澤國,一派江南風光。而且,塘塘種滿蓮藕,每到夏秋之間,芙蓉出水,碧葉連天,荷花映日,香飄滿城。秋冬之後,蓮藕豐收,香甜藕粉,遠銷海外。

  • 翼王亭
  • 羅泊灣漢晉古墓群

名人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