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費迪南·馬克斯大公級鐵甲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費迪南·馬克斯大公級鐵甲艦(德語:Erzherzog Ferdinand Max-klasse)[b]由兩艘艦隻組成,分別是「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c]和「哈布斯堡」號[d]。這兩艘艦於19世紀60年代的軍艦是奧地利帝國建造的最後一批船旁列炮鐵甲艦[e],也是在1866年的利薩海戰爆發前建造的最後一批奧地利軍艦。七周戰爭的爆發阻止了克虜伯新式後膛炮[f]的交付,迫使奧地利海軍使用由16門舊式48磅前膛裝彈炮組成的炮組來武裝艦隻。
兩艦在1866年戰爭爆發後匆忙入役並在7月參加了利薩海戰。在這場戰鬥中,「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被作為指揮官威廉·馮·特格特霍夫[g]的旗艦,並在混戰中撞沉了意大利鐵甲艦 「意大利國王」號[h]。這一戰果證明了撞擊戰術在鐵甲艦時代的有效性。戰後,由於奧地利帝國成為了奧匈帝國,海軍軍費預算被削減,使得本級兩艦被閒置,在剩下的服役生涯中也沒有參與重大的活動。1886年,兩艦被改裝用於次要任務,「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和「哈布斯堡」號分別成為供應艦[i]和警備艦[j]。「哈布斯堡」號在1898年被當作廢品出售,但是「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一直到1916年才被拆解。
Remove ads
設計
隨着1859年法國「光榮」號鐵甲艦[k]下水,奧地利也開始了一項大型的鐵甲艦建造計劃。該計劃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兄弟,海軍司令費迪南·馬克西米連大公[l]指揮,始於1861年兩艘德拉赫級鐵甲艦[15]。在德拉赫級兩艦和馬克斯皇帝級三艦開建後,海軍造艦總監約瑟·馮·洛馬柯[m]又以奧地利海軍著名指揮官之名設計了費迪南·馬克斯大公級方案[17][18]。這兩艘艦隻明顯大於德拉赫級和馬克斯皇帝級。原定計劃裝載32門48磅前膛裝彈炮,然而在建造過程中,海軍決定改裝由克虜伯製造的新式後膛裝彈炮。但是1866年爆發的七周戰爭迫使奧匈帝國海軍匆忙安裝了原定48磅炮中的16門上艦,也沒有安裝帆具[18][19][20]。

費迪南·馬克斯大公級與法國的「光榮」號有着相似的外觀。本艦級垂標間距為79.97公尺(262英尺4英寸),全長83.75米(274英尺9英寸),舷寬15.96米(52英尺4英寸),平均吃水7.14米(23英尺5英寸),排水量達到5,130長噸(5,210公噸)。艦體為木質結構並以123公釐(5英寸)厚熟鐵包覆炮座部位,艦首和艦尾則減少到87公釐(3.4英寸)。一般艦上配備有511名軍官和士兵。[18]
本艦級的推進系統由一台阜姆士他路免圖廠[n]生產的單脹雙缸水平放置蒸汽機驅動單螺旋槳。艦載的燃煤鍋爐的數量和類型沒有留下記載,鍋爐廢氣集中從一根位於艦體中部的煙囪中排出。發動機的額定在2,925匹指示馬力(2,181千瓦特)的設計功率下速度為12.54節(23.22公里每小時;14.43英里每小時)。艦載燃煤儲量達330 long ton(340 t)。雖然可以使用蒸汽機動力,本級艦依然是裝備有三根桅杆的混合動力縱帆船。但由於完工時較為匆忙,索具直到1867年才被安裝上艦。[18][19]
Remove ads
費迪南·馬克斯大公級屬於船旁列炮鐵甲艦,主炮組為16門48磅前膛炮。這些炮組都是和早期風帆戰列艦一樣的傳統的舷側[o]安裝炮。此外還有一些小型火炮,包括四門8磅炮和兩門3磅炮。在整個服役生涯中,艦載武裝被更換過多次。1869年,艦上的老式前膛炮被14門8英寸(203公釐)克虜伯炮所取代。1874年,兩艦又被換裝為14門7英寸(180公釐)前膛阿姆斯特朗炮以及四門輕炮。1882年炮組又被更新,新增4門9公分(3.5英寸)後膛炮、兩門7公分(2.8英寸)後膛炮、一組47公釐(1.9英寸)速射炮以及3門25公釐(0.98英寸)自動加農炮。[18]
艦隻
服役記錄

1866年6月七周戰爭爆發時,這兩艦都還在建造中。為此造船廠的工人們加速完成了這兩艦的建造。為此,艦上使用的是老式的前膛炮,而不是克虜伯式後膛裝載炮。在海軍少將的威廉·馮·特格特霍夫麾下,「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曾是奧地利艦隊的旗艦。兩艦都參加了1866年7月的利薩海戰,在戰鬥中,「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以撞角撞沉了意大利鐵甲艦「意大利國王」號。這一戰果被證明是交戰的轉折點,從而迫使意大利指揮官海軍上將卡洛·佩利翁·德·佩爾薩諾[p]選擇撤退。然而,「哈布斯堡」在戰鬥中並沒有取得重大戰果。兩艦都沒有在戰鬥中受到重大損害,而在戰鬥結束後又被派駐在亞得里亞海域巡邏,以防意大利艦隊可能的行動[24]。戰爭結束後,這些兩艦被解除武裝並擱置起來。[25]
在接下來的20年裡,兩艦一直在奧匈帝國艦隊中。由於匈牙利對海軍事務不感興趣,導致海軍預算大幅度減少,因此這些艦隻的服役生涯平淡無奇[26][27]。1870年,「哈布斯堡」號被用於武力威懾,以試圖阻止在羅馬的守護者法國卻被普法戰爭分散了注意力時,試圖不顧一切地占領羅馬的意大利[28]。在1874年和1882年,兩艦分別被用更新的艦炮重新武裝。而到了1886年,這兩艦都被改裝成了執行次要任務的艦艇。1889年至1908年,「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成為射擊訓練學校的供應艦,而「哈布斯堡」號則一直在普拉擔任警備艦和軍營船,直到1898年,被從海軍序列中被除籍並作為廢品出售。「費迪南·馬克斯大公」號一直留在庫存中,直到1916年被廢棄並拆解。[18]
Remove ads
腳註
Remove ads
參考書目
期刊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