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珠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赖传珠

賴傳珠(1910年4月3日—1965年12月24日),號鵬英江西贛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事实速览 賴傳珠,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
賴傳珠
Thumb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政治委員
任期
1958年10月 -1959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
任期
1959年10月 - 1965年12月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號鵬英
出生(1910-04-03)1910年4月3日
 清朝江西省贛縣
逝世1965年12月24日(1965歲—12—24)(5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瀋陽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孫湘
兒女兒子:賴克游[1]
學歷
关闭

賴傳珠於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3月加入工農革命軍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三十三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第十二師參謀長,紅五軍團第十三軍政治部秘書長,第三十七師政治委員,紅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第十三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治委員,第一師政治委員,軍團組織部副部長,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六科科長,中共陝甘寧省委軍事部代部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參謀處處長,江北指揮部參謀長,新四軍參謀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歷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政治委員,第十五兵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十三兵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瀋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

生平

早期革命生涯

賴傳珠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贛縣南區革命委員會委員。轟轟烈烈的大埠農民暴動堅持一個月後,由於敵人的反撲失敗了。賴傳珠的父親賴家芳被豪坤殺害,領導暴動的戰友們也是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賴傳珠奉命化裝成商人,連夜潛入贛州城,尋找中共贛南特委和贛縣縣委匯報情況,但特委機關和縣委機關已遭到國民黨破壞,特委書記曾延生等十餘人被捕入獄。賴傳珠與同行的謝家喜商量,決定上井岡山尋找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1928年3月22日夜晚離開家鄉從贛州出發,經唐江、上猶、崇義,直奔井岡山,一路走一路打聽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行蹤。來到井岡山腳下,得知毛澤東已率工農革命軍前往湖南桂東縣。幾天後,賴傳珠終於在桂東沙田遇到井岡山工農革命軍,見到了毛委員,跟着隊伍上了井岡山。先後任紅四軍特務連、衛生隊黨代表、紅四軍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連黨代表,參加黃洋界戰鬥[2]。1929年1月,賴傳珠隨毛、朱進軍贛南、閩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四軍第二縱隊四支隊第十二大隊黨代表,參加古田會議。1930年1月起,歷任第二縱隊四支隊政治委員、第三十二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第十二師參謀長,在第一次反圍剿戰爭中嘴部受傷[3]

1931年12月起,先後任紅十三軍政治部秘書長,三十七師政治委員,參加贛州戰役[4],此後到紅軍學校上干隊學習。1933年3月,賴傳珠任紅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6月起任五軍團第十三師三十七團政治委員、第十三師政治部主任,代理十五師師長[5],第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治委員,第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六科科長,參與歷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10月,賴傳珠參與長征。長征途中,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1935年2月,中央紅軍重新整編後,他任紅二師五團政治委員。4月23日,率領紅五團在滇西黃泥河,尾追的國軍薛岳縱隊突然出現在紅軍側翼,給正在向金沙江前進的中央縱隊造成嚴重威脅,情況十分危急。紅五團團長正患重病,賴傳珠指揮部隊搶占山頭,堅決擋住敵人前進,戰鬥至中午,敵軍展開決戰衝鋒,賴傳珠命令部隊上刺刀,他帶頭躍出戰壕,一顆子彈打進了胸膛。鮮血立時從他的胸前湧出,警衛員於占鰲上前將他扶至較為安全之處對傷口進行簡單包紮。賴傳珠堅持指揮戰鬥直至黃昏勝利完成掩護中央脫離險境。

長征抵陝北後,任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軍事部副部長兼政治部長,1937年2月代理部長[6]。後入抗日軍政大學上干隊學習。

Thumb
1939年,葉挺等在東湯池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左起:葉挺、賴傳珠、羅炳輝張雲逸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1月,賴傳珠奉調新四軍,任參謀處處長。1939年,賴陪同新四軍軍長葉挺處理高敬亭問題,此後新四軍離開大別山,部隊進入江北地區[7]。1939年5月5日,賴傳珠任江北指揮部參謀長,協助張雲逸、鄧子恢指揮新四軍開闢皖東根據地。1940年10月,賴傳珠任華中總指揮部參謀長。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軍部被殲後於1月28日進行重組,賴傳珠任新四軍參謀長[8][9]。此後,他協助陳毅劉少奇張雲逸饒漱石等人指揮華中抗日根據地鬥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10月25日去電劉少奇,堅決要求調東北去工作,為黨在前方服務。1945年10月28日中央致電華中局及羅榮桓、李作鵬、陳毅、黎玉並告東北局:「(乙)華中葉飛縱隊仍照前議去東北,出足三個旅九個團及一個直屬團共兩萬人或再多一點,其中至少要有三個至四個主力團。出發時間可推遲十天至十五天,衣服裝備均須辦足(但須輕裝,不要笨裝),恢復疲勞,鼓舞士氣,整頓紀律,帶足政治工作及地方工作幹部,以葉飛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取黃克誠路線去東北。」10月29日中央電示賴「任葉縱隊政委,北去。」11月12日賴傳珠離開淮陰軍部,到達漣水一縱駐地,與葉飛一起籌劃北上事宜。12月6日根據戰局變化,中央決定葉賴縱留山東作戰,致電陳饒張黎並告張粟譚葉賴「葉賴縱隊停止進入東北任務,着留山東參加這一帶有決定性的戰鬥。」1946年5月17日賴傳珠致電劉少奇、張雲逸等「如一縱不去東北,則我要去東北做軍事工作。」1946年9月6日中央同意賴傳珠去東北,一縱政委由葉飛兼任。9月18日賴傳珠繞道平壤,10月23日到達哈爾濱,東北局任命賴傳珠為吉林軍區副司令。

1946年11月到職東北民主聯軍吉林軍區副司令員。1947年1月20日組建東滿獨立師,兼任師長。1947年7月27日在哈爾濱開會時,林彪找賴談話,要其組編第十縱隊。1947年9月十縱組建即將完成時,接東北局電令,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治委員,參與遼瀋戰役。遼瀋戰役期間,賴傳珠與黃永勝指揮解放軍四個縱隊圍攻國軍廖耀湘兵團[10]。1948年11月,賴傳珠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政治委員,指揮部隊圍困北平,促使傅作義率部易幟[11]。1949年5月,賴傳珠任第十五兵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湘贛戰役廣東戰役[12]。10月14日攻占廣州,賴傳珠兼任廣東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賴傳珠與鄧華被正式授命指揮海南島戰役。並由第十五兵團指揮第40軍、第43軍、加農炮兵第28團、高射炮兵第1團等,與瓊崖縱隊配合,進攻海南島。1950年,解放軍以兩個軍的兵力,在沒有海軍、空軍的掩護下,分批乘木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進攻圍困在海南的薛岳部隊,並攻占海口。薛岳被迫撤退台灣島,解放軍遂攻占海南島全境[14]。此役為解放軍首次獲勝的渡海戰役[15]

1950年8月,賴傳珠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政治委員。1950年9月,調任軍委總幹部管理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具體負責1955年解放軍軍銜評定工作。1955年,賴傳珠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11月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1959年10月任瀋陽軍區政治委員,1960年11月任軍區第二政治委員[16]。賴傳珠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5年12月24日,賴傳珠在瀋陽逝世[17]

家庭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