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赫梅利尼茨基

乌克兰赫梅利尼茨基州的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梅利尼茨基map
Remove ads

赫梅利尼茨基烏克蘭語Хмельницький羅馬化Khmelnytskyi發音:[xmelʲˈnɪtsʲkɪj] )是烏克蘭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州赫梅利尼茨基區赫梅利尼茨基市鎮烏克蘭語Хмельниц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內的城市,為同名州的州府,及同名區和同名市鎮的行政中心。1954年前稱普羅斯庫里夫[註 1](俄語:Проскурів)。位於南布格河畔,距離首都基輔340公里,人口數量為2022年人口估計為274,452人[2],是波多利亞歷史地區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文尼察。。

事实速览 赫梅利尼茨基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 國家 ...

該城市於 1431 年首​​次被提及,是波蘭的軍事哨所,在波蘭統治下被稱為Płoskirów 。在赫梅利尼茨基起義期間,它被哥薩克人佔領,後來由奧斯曼人統治直到 1699 年。 1793 年,波蘭第二次被瓜分後,它被劃歸俄羅斯,成為新成立的波多利亞省的一部分,在那裡它被稱為ProskurivProskurov。從 1917 年到 1920 年,它由短暫存在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控制,後來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由於烏克蘭猶太人大屠殺,該市的猶太人口從 1939 年的 42% 下降到 1959 年的 10% [3]。 1954年,為了紀念哥薩克領袖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該市更名為赫梅利尼茨基。

赫梅利尼茨基是鐵路樞紐和重要工業中心的所在地,也是赫梅利尼茨基國立大學和赫梅利尼茨基州烏克蘭音樂和戲劇院等高等教育中心。

Remove ads

名稱

赫梅利尼茨基在歷史上有過多個名稱。在關於這座定居點的最古老的書面證據中,這座城市被稱為「普洛斯基羅夫采」(Ploskirowce),而後來的文獻則將其命名為「普沃斯基羅夫」(Płoskirów),這名字可能起源於普沃斯卡河[4]

1793年,該市更名為普羅斯庫羅夫(Proskurov),該名稱出現在波多利亞省的設立法令中。這個地名與「proskura」(意為禮拜儀式中的麵包)非常相似。[5]

1954 年 1 月 16 日,普羅斯庫羅夫更名為赫梅利尼茨基,以紀念反抗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哥薩克酋長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歷史

Thumb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該城的建立日期尚不確定。赫梅利尼茨基所在地區自青銅時代以來就有人居住。在城郊有許多考古發現。例如,在列日涅夫區以東,有公元前 2000 年青銅時代和公元前7-3 世紀斯基泰時代的定居點[6]。最早用西里爾字母書寫對該城的記載。已知最早的歷史記錄是在 1431 年[7],當時它被稱為Płoskirów,是波蘭王國的一部分。它是一座王城。

1672 年至 1699 年間,波蘭統治曾被鄂圖曼帝國短暫打斷。在此期間,它是波多利亞梅吉比日桑賈克的一個分區,名為波洛斯基魯夫(Poloskiruf[8]。1793 年第二次瓜分波蘭後,該城市被俄羅斯帝國吞併,並更名為普羅斯庫羅夫(Проскурoв)。根據1897 年俄羅斯人口普查,普羅斯庫羅夫擁有 22,855 人口,是波多利亞第五大城市,僅次於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烏曼文尼察巴爾塔。 1920 年,它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 1954 年,為了紀念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談判達成的條約簽署 300 週年,該市最終更名為赫梅利尼茨基。

2006 年,「烏克蘭歷史背景下的赫梅利尼茨基城」會議上提出的新檔案資料將該城最早的提及日期從 1493 年提早到 1431 年,因此會議將其官方 513 週年紀念日改為 575 週年。[9]

Remove ads

屠殺

烏克蘭獨立戰爭期間,該地區曾發生過一系列猶太人屠殺,統稱為普羅斯庫羅夫屠殺。根據文尼察市檔案館的記載,這場屠殺發生在1919年2月15日星期五夜間,實施者是烏克蘭人民軍的一位奧塔曼(將軍),伊凡·謝梅先科(Ivan Semysenko)。關於罹難人數的估計各不相同,有人估計僅普羅斯庫羅夫一地就有1500名猶太人遇難,附近的菲爾施泰因(Filshtein)也有600多人被殺。[10]

就在悲劇發生的兩天前,即 2 月 13 日,西蒙·彼得留拉被任命為國家元首。他發布了第 131 號命令,其中提到烏克蘭眾多猶太黨派(崩得錫安工人、猶太人民黨、統一黨)奮起捍衛烏克蘭共和國主權並與烏克蘭政府合作。他譴責此類大屠殺,並表示發起屠殺的人是逃兵和國家敵人,必須清除。總參謀長尤納基夫共同簽署了該命令。該命令於 2 月 20 日(舊曆 3 月 4 日)在《烏克蘭報》上公佈。後來,彼得留拉特別命令處決謝梅先科,因為他是大屠殺的發起者。消息人士稱,謝梅先科最後被處決[11],其他消息來源稱他被釋放。[11]

審判施瓦茨巴德期間,刺殺彼得留拉的兇手因自我審判(復仇)而被赦免,辯方的主要論點是,施瓦茨巴德是彼得留拉統治期間大屠殺中被殺害的猶太人的復仇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

Thumb
德國佔領期間的普羅斯庫羅夫街角

該鎮於 1941 年 7 月 8 日至 1944 年 3 月 25 日被納粹德軍佔領。 1941年 11 月 4 日,該鎮及其周邊村莊的 5300 名猶太居民被別動隊槍殺[12]。1941 年 12 月 14 日,一個納粹隔都於當地落成,所有倖存的猶太居民都必須重新安置在那裡,並被迫勞動。他們隨後在 1942 年秋天被殺害。該鎮共有 9500 多名猶太人被殺害。[13]

冷戰

冷戰期間,赫梅利尼茨基是蘇聯戰略火箭軍第 43 火箭軍第 19 師的駐地[14]。 該師駐紮在那裡的洲際彈道飛彈筒倉在 1990 年代被拆除並摧毀,部分拆除工作得到了美國合作威脅降低計畫的資助。

Thumb
烏克蘭赫梅利尼茨基公園列寧雕像被推倒

俄烏戰爭

直到2020年7月18日,赫梅利尼茨基才被劃歸為州轄市,並作為赫梅利尼茨基區的行政中心,但它並不屬於該區。 2020年7月,作為烏克蘭行政改革的一部分,赫梅利尼茨基州的區數減至三個,赫梅利尼茨基市也併入赫梅利尼茨基區。[15][16]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2 年 10 月 10 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作為對克里米亞大橋爆炸的大規模報復性打擊的一部分,該城市遭到俄羅斯巡航導彈的襲擊,導致該市停電並限制供水。[17]

12月31日,該市發生飛彈襲擊,城內一座加油站和一處軍事設施遭兩枚俄羅斯巡航導彈擊中,造成至少一名平民死亡,九人受傷。攻擊也造成部分地區停電,十多輛汽車和多棟住宅建築受損,其中包括一所幼兒園。[18][19]

2023年2月23日,俄羅斯軍隊使用三架伊朗製造的「沙赫德」型無人機襲擊了赫梅利尼茨基,造成一人死亡,四人受傷。此外,攻擊還引發火災,並損壞了多棟建築物。[20]

地理

Thumb
2010 年代初,赫梅利尼茨基位於南布格河畔的河畔天際線。

赫梅利尼茨基是赫梅利尼茨基地區的中心,位於烏克蘭西部波多利亞中部,總面積8,624公頃(21,310英畝)。赫梅利尼茨基地理位置優越。烏克蘭最長的河流之一—南布格河流經赫梅利尼茨基。另外,普沃斯卡河也流經該市西部。

赫梅利尼茨基最豐富的地表組成是以下覆蓋層:黃土和黃土型岩石。赫梅利尼茨基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種植冬小麥黑麥甜菜馬鈴薯和其他作物。赫梅利尼茨基也非常適合發展園藝和蔬菜種植。赫梅利尼茨基境內的植被涵蓋烏克蘭兩個地理植物區:波利西亞植被帶和森林草原植被帶。赫梅利尼茨基及其周邊地區生產豐富的岩石產品,特別是建築材料,如石灰石石膏白堊、黎波里粉、結晶層(花崗岩片麻岩)、砂岩,以及石墨皂石高嶺土磷灰石、平版石灰石和屋頂板岩。此外,這裡還蘊藏著泥炭瀝青頁岩

氣候

赫梅利尼茨基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最熱月份(七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0至22度(68至72華氏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為攝氏-5至-6度(23至21華氏度)。夏季平均最高氣溫為攝氏36至38度(97至100華氏度),冬季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4至-30度(-11至-22華氏度)。赫梅利尼茨基年平均氣溫為7至8攝氏度(45至46華氏度)。赫梅利尼茨基年平均降水量為510至580毫米(20.08至22.83 吋)。

更多信息 赫梅利尼茨基(1991–2020,極端值取自1955–2011年), 月份 ...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據 2017 年的調查,赫梅利尼茨基 94% 的人口是烏克蘭族,3% 是俄羅斯族。[24]

語言

根據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赫梅利尼茨基居民的母語分佈如下[25]

更多信息 母語, 人數 ...

根據國際共和學會於 2023 年 4 月至 5 月進行的一項調查,該市 88% 的人口在家中說烏克蘭語,9% 的人口說俄語。[26]

教育

赫梅利尼茨基擁有 6 所大學(包括赫梅利尼茨基國立大學)、2 所學術院、3 所研究所、12 所學院、4 所技術學校和 15 個烏克蘭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代表處。[27][28]

運輸

Thumb
赫梅利尼茨基車站

赫梅利尼茨基擁有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可連接莫斯科布拉格布拉迪斯拉發華沙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以及烏克蘭所有主要城市。赫梅利尼茨基與基輔之間的鐵路距離約為 366 公里(227 英里),公路距離約為 384 公里(239 英里)。基輔-利沃夫敖德薩-利沃夫和切爾諾夫策-基輔高速公路均途經赫梅利尼茨基。

航空

赫梅利尼茨基魯日奇納機場曾為該市提供服務,該機場擁有一條 2,200 公尺(7,217.85 英尺)長的混凝土跑道;機場設有烏克蘭國境檢查站。然而,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關閉了全國領空,禁止民航飛行至今[29]

運動

Thumb
赫梅利尼茨基的波多利亞體育場

赫梅利尼茨基是波迪利亞·赫梅利尼茨基足球隊的主場。

當地名人

  • 鮑里斯·貝倫菲爾德(Boris Berenfeld,1947 - ),生物物理學家
  • 內莉·卡斯曼(Nellie Casman,1896–1984)是紐約意第緒語劇院的演員和歌手。
  • 阿里爾·杜蘭特(1898–1981)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
  • 斯維亞托斯拉夫·費奧多羅夫(Svyatoslav Fyodorov,1927-2000)俄羅斯眼科醫生、政治家和教授
  • 阿爾伯托·格楚諾夫(Alberto Gerchunoff,1883-1950),阿根廷作家、記者
  • 馬克斯·胡斯曼(Max Husmann,1888-1965),瑞士和平締造者,二戰期間參與了「日出行動」
  • 阿納托利·卡什皮羅夫斯基(Anatoly Kashpirovsky,1939 - ),俄羅斯心理治療師和精神治療師
  • 哈里·A·馬默(Harry A. Marmer,1885–1953),美國數學家和海洋學家
  • 傑克·利博維茨(Jack Liebowitz,1900–2000),美國會計師,DC漫畫的共同持有人
  • 米沙·米斯查科夫(Mischa Mischakoff,1895–1981),美國小提琴家、教師與指揮家
  • 亞歷山大·瓦列里耶維奇·波諾馬廖夫(1973 - ),烏克蘭歌手
  • 萊西亞·尼基蒂烏克(Lesia Nikitiuk,1987 - ),烏克蘭電視節目主持人
  • 亞歷山大·魯茨科伊(1947 - ),俄羅斯政治家
  • 奧克薩娜·沙奇科(Oksana Shachko,1987-2018),烏克蘭藝術家、 FEMEN活動家
  • 亞歷珊卓·舍甫琴科(Alexandra Shevchenko,1988 - ),FEMEN活動家
  • 米哈伊爾·采哈諾夫斯基(Mikhail Tsekhanovsky,1889—1965)是一位藝術家、動畫導演、書籍插畫家、編劇和雕塑家。
  • 娜塔莉亞·瓦列夫斯卡(Natalia Valevska,1981 - ),烏克蘭流行舞曲歌手
  • 阿拉·扎海克維奇(Alla Zahaikevych,1966 - )是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和表演藝術家。
  • 克萊門斯·扎莫伊斯基(Klemens Zamoyski,1738–1767 年)波蘭貴族、扎莫希奇莊園第八代勳爵
  • 托馬斯·約瑟夫·扎莫伊斯基(Tomasz Józef Zamoyski,1678–1725 年),波蘭貴族,扎莫希奇莊園第五代勳爵。

姊妹城市

赫梅利尼茨基與以下城市締結為姊妹城市:

此外,赫梅利尼茨基也與德國的斯圖加特德累斯頓建立了牢固的夥伴關係。[32]

2016 年 1 月,由於俄烏戰爭 ,赫梅利尼茨基市議會終止了與俄羅斯城市特維爾伊萬諾沃的姊妹城市關係。[33]

當地相片

參考資料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