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少咸
中国音韵文字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趙少咸(1884年—1966年12月),名世忠,字少咸[1],以字行,男,祖籍安徽省休寧縣,生於四川成都[2],是中國音韻文字學家。
生平
趙少咸名世忠,祖上居於安徽省休寧縣,祖父在太平天國起義時(1848年)移居四川成都。趙少咸生於光緒十年(1884年),自小師從祝彥和學習[3]。辛亥革命前後加入中國同盟會,與會中不少重要人物有來往。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期間,參加保路同志會,並成為積極分子。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在前槍殺請願群眾三十餘人,被稱為「成都血案」,趙少咸亦參加了其後的反清起義。袁世凱稱帝後,大規模搜捕同盟會員、保路同志會等革命黨人。趙少咸也在名單上,被軍政府逮捕。他不承認自己曾經參加反袁運動,被判入獄。獄中無事可做,他托人在帶了許慎的《說文解字》,研讀數月。出獄後,對語言文字學產生了興趣。同時他看到軍閥割據,戰爭四起,對政治失望,遂開始研究學術,專攻音韻文字學[3]。
1919年,趙少咸開始研究《廣韻》。1921年開始校勘《廣韻》。1933年,完成《新校廣韻》一書[1]。
1935年,重慶中央大學的音韻學教授黃季剛去世。1937年,趙少咸應中央大學之邀到重慶教授音韻學。1943年,他又回到四川大學任教,兼職中文系主任[3]。 他還曾在成都石室中學、成都師範學校、成都大學、華西大學任教。
1953年,開始在《新校廣韻》的基礎上寫《廣韻疏證》。1956年書稿初成,五年後定稿。全書28冊,共260萬字[4]。
1966年10月,《廣韻疏證》即將付梓之時,趙少咸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紅衛兵衝擊,被抄家,藏書手稿全部被焚毀或被抄走[1]。一個多月後在成都市華西醫院病逝[3]。
Remove ads
著作
- 《新校〈廣韻〉敘例》,發表於《四川大學季刊》,1935年第1期
- 《古今切語表敘》,發表於《金陵學報》,1938年第8卷第1、2期合刊
- 《斠段》,發表於《學林月刊》,重慶,1939年第1、2期
- 《跋十三經音略》,發表於《四川大學文學集刊》,1942年第1期
- 《史籀篇疏證辨》,發表於《四川大學文學集刊》,1945年第2期
- 《批判胡適的〈入聲考〉》 與殷孟倫合作,發表於《山東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57年第1期,編入《漢語論叢》,中華書局,1958年
- 《談反切》,編入《漢語論叢》中,中華書局,1958年
- 《〈廣韻〉和〈《廣韻》疏證〉》,發表在《光明日報》1961年11月13、14日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