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足臂十一脈灸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醫書《足臂十一脈灸經》是中國古代的經脈學專著,用秦篆文字撰寫[1],全面論述人體十一條經脈的名稱、循行走向、生理病理和灸法治療[2],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經脈學論述文獻[3],也是《靈樞經脈》的祖本之一。全書共列出78個病候[4],均以經脈循行作為辨證的依據,是中國醫學理論體系中有關經脈辨證最早的內容。

成書時間

與《足臂十一脈灸經》同期出土的還有《陰陽十一脈灸經》,這兩部古書是目前中國現存最早的論述經脈方面的文獻資料。據考證,兩部書在春秋秦漢時期已經成書,其中《足臂十一脈灸經》相對更為古樸,應比《陰陽十一脈灸經》成書更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1]

出土地點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二十多種,內容涉及古代哲學、歷史、醫學等方面,其中就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後經拼合修復及整理,內容基本保存完整[5]

思想及貢獻

《足臂十一脈灸經》所列諸經病候均以經脈循行為依據,名稱古樸、歸經原始,初步確立以陰陽解釋脈證關係的基本方向,建立脈與內臟及相關疾病的內在聯繫,為後世辨證施治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其脈證關係的主要特點如下:

以陰陽解釋脈證關係

陰陽思想馬王堆醫書中已有論述。其一,從陰陽屬性角度命名經脈,《足臂十一脈灸經》根據手足和陰陽兩方面排列各脈之間的順序,經脈從馬王堆醫書的十一脈到《黃帝內經》十二經的不斷演化和完善,本質上就是陰陽學說對經脈命名、分類和體系影響越來越深入的過程[6]。其二,從陰陽的角度論述經脈和病候的關係,《足臂十一脈灸經》中每條經脈都有其所主的病候,例如「三陰之病亂,不過十日死……陽病折骨絕筋而無陰病不死」,說明以陰陽解釋脈證的基本方向已經確立[6]

確立脈與內臟及相關疾病的內在聯繫

《足臂十一脈經》中,脈既用於診斷又用於治療。書中「用啟脈者必式」就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既診斷又治療的常規脈診方法,說明「脈」既是診斷的依據,又是施治的目標。馬王堆醫書中已存在寸口診法的思想苗頭,特別是《足臂十一脈灸經》所載足厥陰脈的全部病侯都見於《名堂經》太沖穴主症中,甚至文字也十分相似[6]

此外,《足臂十一脈灸經》記載了「十一脈」,而無「經」,到《黃帝內經》才逐漸發展為「十二經」,實現了從「十一脈」到「十二經」的過渡,同時也實現了血脈經絡的分化[6]

版本沿革

《足臂十一脈灸經》成書大致經歷三個環節:

  1. 僅有十一脈循行及病候內容的原始文本階段,
  2. 足厥陰脈後補充分別附屬各脈的注釋本階段,
  3. 出於整齊文本需要,將各脈附屬內容集中抄錄於足厥陰脈之後的今本階段。[7]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