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躉售物價指數
由批發貨品編製的物價指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5月20日) |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躉售物價指數會由政府經貿部門的經濟顧問提出。躉售物價指數關注的是公司組織之間的商品交易金額,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關注的是消費者購買時的金額。躉售物價指數是透過監控價格變化來觀察工業、製造業以及營造業中供給及需求的變化。這有助於宏觀經濟學及個體經濟學的條件分析。
由於主要國家自1990年以來大多改以編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取代躉售物價指數來觀察出廠價格[1],台灣自2021年1月起開始編列PPI後,於2023年1月起停編編製時間長達70年的躉售物價指數。日本、韓國同樣於編製PPI後,便停編躉售物價指數。[2]
躉售物價指數是根據超過240種商品中部份商品的批發價格所計算。選擇的商品會依各地區的重要性不同,以及時間點而調整。像印度在1993-1994時是根據435種商品計算躉售物價指數,2011-2012已增加到697種商品[3]。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