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車龍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車龍德(中國朝鮮語:차룡덕,1906年—1934年8月),又名晨星、曉星,朝鮮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人物,曾任和龍縣抗日游擊大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獨立師二團政委等職。
生平
1906年,車龍德出生於清朝吉林省和龍縣勇化鄉廣興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車龍德年幼的時候,母親病故,父親外出掙錢,由叔嬸代養。10多歲時,他在親友幫助下在東良學校讀了3年書。受和龍早期共產黨員的影響,車龍德後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教育。[1]:69[2]:116
1930年「紅五月鬥爭」期間,車龍德在高嶺一帶通過創辦夜校開展革命宣傳,同年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1]:69[2]:116。1931年春,他響應中共號召在和龍縣開山屯區組建游擊隊,並任隊長[3]:83[4]:446。九一八事變後,他被派到和龍縣臥龍湖反日部隊中做政治工作。藉助他與臥龍湖反日部隊的良好關係,車龍德為游擊隊購得很多槍支彈藥。1932年,他指揮游擊隊先後襲擊了白龍坪稅關和懷慶街親日資本家的商店[3]:83-84[5]:118。
1932年12月,中共和龍縣委將開山屯區、平崗區、大拉子區游擊隊匯合到漁浪村抗日游擊根據地,合併成立和龍縣抗日游擊中隊,車龍德任小隊長。1933年3月,和龍縣抗日游擊中隊擴編為和龍縣抗日游擊大隊,車龍德升任大隊政委。為應對日軍的「討伐」,他與和龍縣游擊大隊大隊長張承煥兵分兩路,率隊避實擊虛,開展游擊戰。[1]:70[2]:120
1933年5月,車龍德率10餘名游擊隊員前往牛腹洞執行任務,在宿營四仲村時被太平村大地主劉依賢的密探發現。劉依賢得到情報後率自衛團30多人圍攻車龍德,並調來駐和龍的日軍守備隊百餘人。面對10倍多兵力的圍攻,車龍德率隊沉穩反擊,藉助掩體多次擊退自衛團和守備隊的進攻。此後,他命令隊員集中火力射擊日軍指揮官和旗手,成功擊斃日指揮官鶴崗和旗手。從清晨打到黃昏的敵軍見狀攜鶴崗屍體撤退。牛腹洞戰鬥,游擊隊以極少的傷亡擊斃包括鶴崗在內的30餘人,創下游擊隊以少勝多的紀錄。車龍德也因此得到中共和龍縣委的表彰。[1]:70[2]:120-121
1934年3月,和龍縣游擊大隊與延吉縣游擊大隊、琿春縣抗日游擊總隊、汪清縣游擊大隊合併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設四個團[5]:116。和龍縣游擊大隊被改編為第二團。車龍德任二團政委(後為金洛天)[6]:91。同年8月,車龍德在安圖縣青溝子率部襲擊自衛團時中彈犧牲,時年28歲[1]:71[2]:121。
Remove ads
紀念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