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轉向不足與轉向過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轉向不足(understeering)與轉向過度(oversteering)是衡量車輛操控平衡的重要標準。轉向不足表現為車輛需要更多的轉向輪角度來保持所需行進線路。原因是前輪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大於後輪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造成的。轉向過度,俗稱甩尾,為車輛在彎中的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大,也就是後輪出現了向彎道外側滑動的現象。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9月23日) |
通常,車輛進入衡定狀態需要一定的速度,轉向不足可以使車輛在較低的速度就能夠進入衡定狀態。一旦車輛進入衡定狀態,車體扭轉角度將無法隨着轉向輪角度增加而繼續增加。表現為方向盤變輕,即使增加轉向角度,車體仍舊按照原先的線路行進而車體扭轉角度不會變化.
相對而言,轉向過度可以使車輛在較高的速度才進入衡定狀態。一旦車輛進入衡定狀態,車體扭轉角度將無法隨着轉向輪角度增加而繼續增加,此時方向盤變輕,即使增加轉向角度,車體仍舊按照原先的線路行進而車體扭轉角度不會變化。這意味着,車手可以在更高的速度下按照自己所預期的線路通過彎道,然而過多的轉向過度,使得車體容易發生旋轉,就是通常說的打轉了。
Remove ads
車輛轉向不足的因素
可引起車輛轉向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 車體質量分配不平衡:平衡的車體質量分配應該為前後50:50,如果車體前部質量大於後部(質量分配>50:50、如60:40),車輛將表現為轉向不足。
- 過高的前懸掛硬度(roll stiffness,包括彈簧硬度、減震器硬度、防傾杆硬度)
- 過低的後懸掛硬度(roll stiffness,包括彈簧硬度、減震器硬度、防傾杆硬度)
- 前側傾點(roll centre)相對於後側傾點過高
- 後側傾點(roll centre)相對於前側傾點過低
- 過寬的後輪間距(track,左側後輪中心線到右側後輪中心線的距離)
- 過寬的後輪輪胎寬度(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的寬度)
車輛轉向過度的因素
- 車體質量分配不平衡:平衡的車體質量分配應該為前後50:50,如果車體前部質量小於後部(質量分配<50:50、如40:60),車輛將表現為轉向過度
- 過低的前懸掛硬度(包括彈簧硬度、減震器硬度、防傾杆硬度)。
- 過高的後懸掛硬度(包括彈簧硬度、減震器硬度、防傾杆硬度)。
- 前側傾點相對於後側傾點過低。
- 後側傾點相對於前側傾點過高。
參考書目
- Race Car Vehicle Dynamics (Milliken & Milliken),
- Tune to win(Smith Caroll),
![]() | 這是一篇與汽車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