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邁克爾·弗朗西斯·伊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邁克爾·弗朗西斯·伊根OFM(英語:Michael Francis Egan,1761年9月29日—1814年7月22日)是愛爾蘭和美國天主教會教長。他1761年生於愛爾蘭,很小就加入方濟各會,在羅馬、愛爾蘭、賓夕法尼亞州當祭司,以傳道天賦聞名。1808年伊根當上首任費城主教直到1814年去世[1],就職期間教區會眾增長顯著並建起新教堂,但他不得不投入大部分時間解決與費城聖瑪利亞臨時主教座堂理事間的爭端。1814年伊根在費城與世長辭,估計死於結核病。
Remove ads
早年經歷,躋身神職
邁克爾·弗朗西斯·伊根1761年9月29日生於愛爾蘭[2],確切地點尚無定論。19世紀末為他立傳的馬丁·格里芬認為傳主可能生於戈爾韋[3],現代學者推測是利默里克[1][4]。伊根加入方濟各會,在舊魯汶大學與布拉格查理大學深造[1]。他先後擔任小品、副助祭,在梅赫倫(今比利時境內)當上執事[5],估計1785或1786年在布拉格晉鐸神父[1][2]。伊根在歐洲大陸學習期間還熟練掌握德語[5]。
伊根在方濟各會迅速晉升[6],1787年3月出任愛爾蘭芒斯特省護教[7]。同年又在愛爾蘭方濟各會駐羅馬總部、聖依西多祿堂愛爾蘭教皇學院任校監直到1790年[7],隨後返回愛爾蘭就任恩尼斯護教。1787或1788年,伊根很可能曾前往美國。[7]他在愛爾蘭傳教多年,再於1802年前去(或返回)美國[6]。
賓夕法尼亞州祭司
1802年1月,伊根接受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附近天主教眾邀請抵達美國,在亞當斯縣科內瓦戈耶穌聖心聖殿擔任路易斯·德巴特的助理牧師[8]。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同年在蘭開斯特召開,伊斯擅長講道的消息傳到費城,該市聖瑪利亞教堂教眾不久向巴爾的摩主教若望·卡羅爾呈請(此時整個美國天主教會均由巴爾的摩主教管轄),希望把伊根派往費城。[9]
1803年,伊根當上費城聖瑪利亞教堂牧師[9],此時該城正爆發黃熱病疫情。災情雖說不及著名的1793年黃熱病疫情嚴重,但仍奪走許多人命,伊根這年主持的葬禮很多,1803年6至11月聖瑪利亞教堂就下葬77人。[10]1804年,伊根獲准在美國設立第一個方濟各會省級教區,與當時管理美國方濟各會的愛爾蘭方濟各會獨立[11][12]。兩年後,教眾將印地安納縣黃溪沿線部分土地遺贈伊根,用於設立方濟各會教會[12],但方濟各會立誓安於貧困,伊根請卡羅爾掌管土地[13]。伊根始終未能實現夢想,吸引歐洲方濟各會士到美國建立教會[14]。
1804年,伊根與聖瑪利亞教堂理事創辦歌唱學校,希望提升教堂唱詩班整體水平[15]。第二年費城又爆發黃熱病疫情,伊根與老聖若瑟教堂牧師約翰·羅西特照顧病人[16]。1806年,兩人與聖三一天主教堂教眾合作創辦孤兒院,緩解黃熱病造成的孤兒問題[17]。
Remove ads
費城主教

美國的天主教徒逐漸增多,卡羅爾主教相當一段時間以來都希望龐大的美國教區細分,劃成更易於管理的地方教區[18]。1808年4月8日,庇護七世教皇批准卡羅爾的申請,在美國新設四個主教座,巴爾的摩升為大主教區。費城總教區便是新主教座,包含賓夕法尼亞州、特拉華州,新澤西州西部和南部。[18]卡羅爾在教皇批准前就決定推薦伊根出任費城大主教,致信羅馬時稱伊根「虔誠、博學、非常謙遜,不足之處在於可能不夠堅定,在指導事務方面經驗還不太豐富」[19]。
受拿破崙戰爭影響,提名伊根的教宗詔書1810年才送到美國[6]。伊根前往巴爾的摩聖彼得使徒教堂,卡羅爾在本尼迪克特·約瑟夫·法吉特和讓·路易斯·德切韋羅斯協助下將他晉鐸主教,其中法吉特與德切韋羅斯已經取得主教資格但尚未祝聖[注 1][2]。伊根選擇聖瑪利亞教堂充當臨時主教座堂[1],費城教眾在他晉鐸前就開始籌資擴建教堂,滿足新教區主教座堂規格需要[20]。各新主教晉鐸後計劃不久成立美國教會領導委員會,但直到1829年才首度會晤,伊根已辭世十餘年[14]。
Remove ads
美國天主教會長期因理事負責制陷入爭端,伊根晉升主教導致情況惡化。歐洲天主教會擁有財產,通過神職人員直接控制教區。美國早期天主教會大多源自平信徒購買地產、建起教堂,進而要求介入教區管理,伊根等來自歐洲的神職人員依然對教區組織抱持傳統觀念,他們來到美國後自然就與平信徒理事發生衝突。[21]雙方爭端還有民族因素,日耳曼民族占絕對多數的聖三一教區希望由同胞領頭,對分配的愛爾蘭主教充滿厭憎[22]。1811年聖三一教區主教前往馬里蘭州接受新任命,伊根臨時任命愛爾蘭祭司帕特里克·肯尼負責,直到找到德國祭司時止,對此教堂理事頗為不滿。德裔祭司弗朗西斯·羅洛夫次年上任。[23][24]
伊根經研究發現,教堂理事已把聖瑪利亞教堂轉交上任主教羅伯特·哈定,後又轉給哈定的繼承人。但他們卻沒想到,財產轉讓後他們就會失去教會領導地位[25]。伊根的身體健康惡化,1811年已不得不依靠聖瑪利亞教堂祭司詹姆斯·哈羅德與威廉·文森特·哈羅德叔侄協助[25]。伊根與教堂理事接下來又捲入神職人員薪金糾紛,估計1812年戰爭爆發致使費城船運收入銳減,很可能導致局面惡化[26]。伊根認為哈羅德叔侄表現的立場比他還偏向神職人員,教堂理事更難接受,導致局勢更加緊張,而且小哈羅德為當上伊根的助理主教故意採取如此立場[27]。伊根呼籲理事妥協,表示願意把表弟(也是祭司)從愛爾蘭調來取代老哈羅德[27]。1813年伊根與理事已經和解,哈羅德叔侄同意這年辭職並調往英格蘭[28]。
Remove ads
主教與教堂理事的主要爭端已經解決,但薪酬問題拖到1813年[29]。1814年新當選的教堂理事與伊根更不對付,聖瑪利亞教堂局勢再度惡化[30]。1811年,伊根對教區各地開展擔任主教期間最全面的視察,途經蘭開斯特和科內瓦戈,向西最遠抵達匹茲堡[31]。他繼續為孤兒院籌集資金,1813年在新澤西州特倫頓新建聖心教堂,費城總教區的教堂總數升至16[24][32]。
伊根的健康逐漸惡化,於1814年7月22日與世長辭[33]。19世紀編年史學家認為「伊根主教很可能死於心臟病」[33],現代傳記作家認為他的症狀更像結核病[1][12]。伊根葬在聖瑪利亞教堂墓地[34]。半個多世紀後,聖伯多祿聖保祿聖殿主教座堂1869年在洛根圓環落成,他與繼任費城大主教亨利·康威爾的遺骸一起遷入主教座堂地下室[35]。
腳註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