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勒斯
阿尔巴尼亚都拉斯州的市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都拉斯[5](阿爾巴尼亞語:Durrës,阿爾巴尼亞語發音:[ˈdu:rəs];阿爾巴尼亞語定指形式:Durrësi),阿爾巴尼亞第二大城市[6],位於阿爾巴尼亞西部亞得里亞海畔,距首都地拉那31千米,是都拉斯州的首府,也是阿爾巴尼亞最為重要的經濟與文化古城。市鎮面積為338.3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為175,110人(2011年)[4]。
都拉斯最早在公元前7世紀由來自科林斯和科孚的古希臘殖民者所建立,被稱為「埃庇丹努斯」,此後在羅馬帝國及拜占庭帝國治下進一步發展。埃格納提亞大道始於都拉斯,並穿過巴爾幹半島通向東部的君士坦丁堡,是羅馬阿皮亞大道在東方的進一步延伸。中世紀晚期,該城在保加利亞人、威尼斯人及奧斯曼土耳其人之間反覆易手。
在阿爾巴尼亞獨立之後,都拉斯曾短暫成為阿爾巴尼亞親王國的首都,但很快在戰間期被意大利王國及納粹德國所吞併。此外,該市在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時期發展迅速,人口與經濟規模都得到了成倍增長。
都拉斯市內的都拉斯港,是亞得里亞海沿岸最大的海港之一,並將該市與意大利及其它鄰近國家連接起來。都拉斯市內主要的景點包括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名錄的都拉斯露天競技場,它始建於圖拉真統治之下的羅馬帝國,是巴爾幹半島上最大的羅馬露天競技場,一度可以容納20,000人。
Remove ads
名稱
都拉斯曾在青銅時代被稱作埃庇丹努斯(希臘語:Επίδαμνος,Epidamnos),在羅馬帝國及拜占庭帝國時期則稱為都拉基烏姆(Dyrrachium),今意大利語作都拉佐(義大利語:Durazzo,義大利語發音:[duˈrattso])。
歷史
都拉斯臨亞得里亞海,是阿爾巴尼亞屈指可數的港口都市。都拉斯始建於古希臘時期,是天然良港。東羅馬帝國時期,都拉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是連接帝國和西歐的重要港口。並且有通往阿爾巴尼亞內陸地區的鐵道。
1985年,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恩維爾·霍查去世後,都拉斯一度改名為都拉斯-恩維爾·霍查,直到1991年恢復原名。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政權垮台後的數年,當時許多阿爾巴尼亞人就是從都拉斯乘坐船隻逃往其他西歐國家。隨著近年阿爾巴尼亞治安及政局穩定下來,以及政府經濟改革漸見成效,現時這個出逃情況已明顯改善,甚至有阿爾巴尼亞人開始回流阿爾巴尼亞的情況。另外在1996至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都拉斯也接納許多來自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難民,並且修建了許多人道設施。都拉斯是阿爾巴尼亞重要的觀光都市,市內有海水浴場,吸引了許多來自國內和國際的觀光客到訪。此外都拉斯市內有不少在阿爾巴尼亞共產時期興建的碉堡,現在有不少碉堡被政府活化為市民社區活動舉辦場所及博物館。都拉斯還有眾多文化設施。
Remove ads
地理
都拉斯是阿爾巴尼亞西部沿岸城市,與阿爾巴尼亞西南部沿岸城市薩蘭達一樣都拉斯的氣候相對較阿爾巴尼亞的內陸城市溫和舒適。都拉斯因受亞得里亞海的洋流沖積作用而擁有許多海灘和石灘,是阿爾巴尼亞人假日的休閒地點。
氣候
都拉斯擁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少雨,冬季涼爽多雨。都拉斯的平均海水溫度從二月份的14°C(57°F)到八月份的26°C(79°F)。都拉斯的夏天從五月開始到十月中旬。
沿海平原南部的地中海氣候相對乾燥,夏季炎熱,平均氣溫26°C(79°F)。冬季溫和濕潤,平均氣溫為9.8°C(49.6°F)。年平均降水量為800至1,300毫米(31.5至51.2英寸),但在6至9月份只降下全年12%的降水量。在這個地區種植了許多作物(穀物,經濟作物,蔬菜,牧草等),還有柑橘和橄欖樹。
Remove ads
交通
設有來往地拉那至該市的火車服務。
設有長途巴士、過境巴士和市內巴士服務。
設有長途小巴和市內小巴服務。
參見
- 拉什布爾:此市鎮下屬的一個行政分區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