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戶部造幣總廠舊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户部造币总厂旧址
Remove ads

40.8241167°N 117.1984496°E / 40.8241167; 117.1984496

事实速览 清戶部造幣總廠舊址,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

清戶部造幣總廠,位於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159號。[1] 造幣總廠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隸屬清朝戶部,主要負責鑄造幣。[2] 在晚清至民國時期,該廠是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鑄幣品類最齊全的造幣機構之一。[3] 2004年,造幣總廠舊址被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2009年至2012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天津市對該舊址進行了複查登記,並進一步確認其為「不可移動文物」。2013年4月,該舊址被核定為「天津市河北區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5月16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Thumb
戶部造幣總廠所造大清金幣正面
Thumb
大清金幣背面
Remove ads

沿革

Thumb
軍機大臣徐世昌

清朝末年,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混亂不堪,大量來自美國墨西哥日本以及歐洲各國的銀圓流入,對中國的幣制和金融造成嚴重衝擊。在這種背景下,清廷開始推行幣制改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為整頓幣制,戶部奏請朝廷委派軍機大臣徐世昌以及陳碧、張允言為「提調」,負責在天津大經路(今中山路)一帶勘查地形,籌建戶部造幣總廠。[4]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工廠建成並定名為「鑄造銀錢總局」,最初從日本、美國和德國引進了當時先進的造幣設備,很快成為全國重要的貨幣製造中心。兩年後,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因其由戶部籌建且直屬戶部管轄,更名為「戶部造幣總廠」。[4]

宣統二年(1910年),清廷下令將全國造幣權收歸中央,並將直隸湖北江寧福建廣東奉天河南四川雲南九省造幣廠劃歸該廠管轄,由總廠統一提供造幣祖模,從而確立了其在全國造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取代了工部寶源局與戶部寶泉局[3] 民國元年(1912年),時局動盪,3月2日北洋軍曹錕部隊在北京兵變中縱火,造幣總廠被焚毀。[3] 民國三年(1914年),為維持財政與穩定北方經濟,袁世凱下令在舊址基礎上擴建,成立「財政部天津造幣總廠」。[3] 到民國十年(1921年),北洋政府將其降格為地方造幣廠,並改名為「財政部天津造幣廠」,但在產量和品種上仍居全國首位。[3]

1930年至1936年間,造幣廠先後被奉系直系和魯系軍閥控制,名義上仍生產部分紀念幣、紀念章,但實際上多被改作兵工廠,最終停止造幣。1936年,隨着冀察政務委員會接管天津,該廠被改名為「冀察綏靖公署修械廠」(亦稱「平津修械所」),並在此後數年恢復部分造幣功能,直至1940年前後才徹底停工。[3]

Remove ads

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