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達定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達定妃(14世紀?—?),出身待考,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皇七子齊恭王朱榑與皇八子潭王朱梓之生母,未知與被太祖所納的陳友諒侍妾是否為同一人。

生平

達氏的早期生平待考,僅知她在朱元璋尚為韓宋皇帝韓林兒屬下時已在他身邊服侍。龍鳳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明太祖第七子齊恭王朱榑[1]。明朝洪武二年九月初六日,生明太祖第八子潭王朱梓[2]。洪武三年五月初七日(1370年6月1日),明太祖冊封妃孫氏為貴妃,胡氏為充妃,郭氏為惠妃,郭氏為寧妃,達氏為定妃,胡氏為順妃[3]。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駕崩,未知達氏此時是否仍然在世。

考證

有認為達定妃原為元末陳漢政權建立者陳友諒侍妾。欽定編纂的刑事特別法規《御製大誥》記太祖親自攻下武昌時,因對陳友諒擅自帶兵入侵之事感到憤怒,「故有伊妾而歸」[4]。據考證,龍鳳九年(1363年)八月,陳友諒在鄱陽湖之戰期間中箭身亡。龍鳳十年(1364年)二月十九日,陳友諒之子陳理率領太尉張定邊等人,在武昌城門外投降[5]。陳友諒的侍妾應該在此日期左右被太祖所納。明末清初史學家查繼佐私撰的紀傳體史書《罪惟錄》稱潭王朱梓之母闍妃為「故漢友諒宮人也,或曰達定妃」,並稱太祖冊封闍妃時有云:「朕平諸僣偽,未嘗有其妻女,漢我深病,出此跡」,似乎仍然視她為自己的敗筆。潭王朱梓因為對母親的恩情,竟然在牌上寫下謾罵之語:「寧見閻王,不見父皇。」這表明闍妃勸說朱梓反叛並非一朝一夕之事[6]。達氏「尋以子故伏誅」[7]

類似的說法也見於《皇明紀略》等史料。這些史料記太祖攻克陳友諒、俘獲他的妻子和家眷之後,曾說他自從起兵以來,從未納過別人的妻女,但是陳友諒三次侵犯金陵、四次侵犯太平,所以他對陳友諒恨之入骨,「其妻闍氏可沒入掖庭」。不久,闍氏生下一個兒子,被封為潭王,據說是陳友諒的遺腹子。潭王將要前往封國長沙時,闍氏對他說:「爾乃漢王陳友諒子,汝父被殺,吾為汝忍死於此,他日當為父復此仇也!」潭王之後發兵反叛,太祖派遣太傅徐達之子前去討伐。潭王緊閉城門,抱著他的幼子在城牆上巡行,將一塊寫有「寧見閻王,不見賊王」的銅牌扔到城外,隨後放火燒宮,帶著兒子跳進隍塹自盡。太祖大怒,假借「妖星亂宮」的名義,將宮人全部殺害,只有脫下簪珥請罪的馬皇后被免除處罰。然而,原任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針對以上史料的說法,提出幾點反駁。第一,潭王的生母是達定妃,並非闍氏,與齊王朱榑是同胞兄弟。第二,潭王生於洪武二年,距離陳友諒敗亡已近十年,不可能是他的遺腹子。第三,孝慈高皇后馬氏去世於洪武十五年,距離潭王自焚已有七年,馬氏不可能脫下簪珥請罪。第四,潭王自焚是因為妻子的家族犯大錯,感到不安,當太祖派使者安慰並召他入朝時心懷疑懼,於是與王妃一起自焚,並非發兵反叛[8]

除此之外,明末文人沈德符所撰的《萬曆野獲編》認為,陳友諒之妾與達定妃並非為同一人,指出朱元璋深恨陳友諒,「曾納其妾,旋即遣去,深以為悔,野史訛傳為曾生潭王梓」[9]。近代研究者李晉華認為,「闍」、「達」二字「為雙聲,易混為一」,兩者可能是同一人,但朱梓為陳友諒遺腹子一說確實是失真傳聞[10]:66—67

Remove ads

影視形象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