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邁可·提爾森·湯瑪斯

美国指挥、钢琴家及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邁可·提爾森·湯瑪斯
Remove ads

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英語:Michael Tilson Thomas,也被簡稱為「MTT[1][2],1944年12月21日),美國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他目前是新世界交響樂團英語New World Symphony (orchestra)的藝術總監,舊金山交響樂團的桂冠音樂總監,以及倫敦交響樂團的桂冠指揮。他於1995-2020年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被廣泛認為將該樂團轉變為了美國最好的樂團之一。[2]

事实速览 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 音樂家 ...
Thumb
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在卡內基音樂廳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馬勒的第九交響曲,2019年3月6日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

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是百老匯舞台管理泰德·托馬斯(Ted Thomas)和中學歷史老師羅伯塔·托馬斯(Roberta Thomas)的獨生子。蒂爾森·托馬斯在南加州大學師從約翰·克朗(John Crown)學習鋼琴,師從英戈夫·達爾英語Ingolf Dahl學習作曲和指揮,師從愛麗絲·埃勒斯德語Alice Ehlers學習羽管鍵琴,並於1967年畢業。[3]

職業生涯

從1968年到1994年,蒂爾森·托馬斯七次擔任奧哈伊音樂節英語Ojai Music Festival的音樂總監。1969年,在獲得庫塞維茲基指揮大獎之後,他被任命為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並於同年10月代替生病的威廉·斯坦伯格演出,[3]獲得國際認可,他在波士頓交響任助理指揮直到1974年,期間在德意志留聲機唱片公司有過錄音。1971–1979年,擔任布法羅愛樂樂團英語Buffa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音樂總監,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有過合作。[4]1971-1977年兼任紐約愛樂樂團年輕人的音樂會英語Young People's Concerts」系列演出的音樂總監。1981-1985年任洛杉磯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3]

1987年,蒂爾森·托馬斯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創立了新世界交響樂團英語New World Symphony (orchestra),該樂團旨在為美國的音樂學院畢業的大量有天賦的年輕音樂家提供培訓。他擔任該樂團的藝術總監至2022年。[5]

1988-1995年,蒂爾森·托馬斯擔任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並與其為哥倫比亞唱片等唱片公司錄製唱片,著名唱片有馬勒第三交響曲。1995年,蒂爾森·托馬斯成為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他與該樂團的首次合作是1974年1月指揮馬勒的第九交響曲。隨着出任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他在倫敦交響樂團的職務改為首席客座指揮,後於2016年成為桂冠指揮。在他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的第一個樂季中,蒂爾森·托馬斯幾乎在每場演出中都安排了一部美國作曲家的作品,包括盧·哈里森作品的首次的管弦樂隊演出,並以為期兩周的專注美國音樂的「美國音樂節」結束。[6]在他任職期間,樂團開始在自己的SFS Media廠牌上發行唱片。2017年10月,樂團宣布蒂爾森·托馬斯將在2019-2020樂季結束時結束其音樂總監的任期,並隨後成為桂冠音樂總監。[7][6]

蒂爾森·托馬斯於2009年與YouTube合作,幫助創建了YouTube交響樂團英語YouTube Symphony Orchestra,該管弦樂團的成員根據試聽YouTube上來自30個國家或地區的3,000多個視頻從中選出。該樂團以及梅森·貝茨英語Mason Bates米莎·布魯格戈斯曼英語Measha Brueggergosman約書亞·羅曼英語Joshua Roman吉爾·沙漢姆王羽佳、傑斯·拉森(Jess Larsen)、劉明明和汪振波等獨奏家參加了在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舉行的超過三天的古典音樂峰會。4月15日,活動在卡內基音樂廳的現場音樂會中達到高潮。音樂會後來在YouTube上播放。[8]2011年3月20日,蒂爾森·托馬斯還在悉尼指揮了「YTSO2」(YouTube Symphony Orchestra 2)。[9]

罹患腦癌

2021年7月底,蒂爾森·托馬斯被診斷出患有膠質母細胞瘤(一種具侵襲性的腦癌),並進行了手術治療。[10]8月6日,蒂爾森·托馬斯宣布他將暫停活動幾個月,以從手術中恢復;[2]11月5日,他指揮紐約愛樂重返舞台,這也是他十年來與紐約愛樂的第一次演出。[11]2022年3月2日,蒂爾森·托馬斯宣布他因健康問題辭去新世界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一職。他稱癌症正在得到控制,但未來的情況尚不確定。[5]

個人生活

作為公開的同性戀者,蒂爾森·托馬斯與他40多年的同伴約書亞·羅賓遜(Joshua Robison)住在舊金山[12][13][14]他們於2014年11月2日結婚。[15]

作品

商業錄音

蒂爾森·托馬斯錄製了120多張唱片,涉獵廣泛,又特別擁護現代美國音樂作品。他還以對馬勒作品的詮釋而聞名,他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錄製的九部馬勒交響曲和其他主要管弦樂作品錄音已在舊金山交響樂團自家廠牌上以SACD發行。蒂爾森·托馬斯也被認為是阿隆·科普蘭查理斯·艾夫斯斯蒂夫·萊奇的權威詮釋者。

作曲

蒂爾森·托馬斯的作曲作品包括《安妮日記》(From the Diary of Anne Frank,1990年)[16]、 《昭和》(Shówa/Shoáh,1995 年,紀念廣島原子彈爆炸五十周年)[17]、 《艾米利·迪金森的詩》(Poems of Emily Dickinson,2002年)[18]和《城市傳說》(Urban Legend,2002年)[19]

獲獎與榮譽

蒂爾森·托馬斯獲得過皮博迪獎(2007年)、國家藝術獎章(2009年)[20]肯尼迪中心榮譽獎(2019年)等獎項。他亦於2006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1],2018年當選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榮譽會員[22]。蒂爾森·托馬斯錄製的唱片獲得過12個格萊美獎,《留聲機》雜誌將他評為2005年年度藝術家[23]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