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邯鄲記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邯鄲記》,是中國明朝劇作家湯顯祖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創作的傳奇劇本,全劇共三十齣,為玉茗堂四夢(又稱「臨川四夢」)中最後完成之作。此劇與《南柯記》、《牡丹亭》(原名《還魂記》)、《紫釵記》共同構成湯顯祖戲劇創作之代表,反映其晚年對官場腐敗與人生虛幻的批判思想。
創作淵源
《邯鄲記》改編自唐代沈既濟所著傳奇小說《枕中記》,劇情框架基本沿襲原作,但湯顯祖在戲曲化過程中強化道教度化主題。據《湯顯祖年譜》記載,此劇完成於作者辭去遂昌知縣職務歸隱後,學界普遍認為劇中對官場黑暗的描寫與其仕宦經歷密切相關。
劇情概要
藝術特色
此劇採用南北曲合套形式,文林閣刊本保留完整宮調系統。湯顯祖通過夢幻敘事手法,將科舉舞弊、黨爭傾軋等明代社會現實融入唐代故事背景,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指出其「以夢寫實」的創作手法深刻影響後世崑曲《邯鄲夢》改編本。
文化影響
研究文獻
主要學術研究成果包括:
- 徐朔方《湯顯祖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 香港嶺南大學《文學與宗教:湯顯祖與明代思潮》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
- 《戲曲研究》第84輯「《邯鄲記》專題」(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