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郊勞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郊勞台,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大南關外,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郊勞台創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俗稱「接將台」,即皇帝迎接出征將士凱旋之地。乾隆二十五年,將軍兆惠、富德等平定準噶爾回部叛亂凱旋,乾隆帝攜文武百官從京城出發,到郊外迎接、慰勞回朝的將士,舉行慶典。郊勞台是專為盛典而建的圓形石台,高五尺,徑五丈,已無存。郊勞禮成後,乾隆帝御筆作記事詩,刻碑一方,立在郊勞台北側,並建碑亭一座,即郊勞台御碑亭。該碑亭現存,為漢白玉碑亭,分為兩層,每層8根石柱,兩層合計16根石柱。亭內有石碑一座,碑上刻有乾隆帝郊勞記事詩。郊勞台四周有磚砌圍牆,占地面積8000餘平方米。郊勞台是清史研究中的重要實物資料[1]。1995年,該碑亭作為「郊勞台」被公布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
碑亭內的漢白玉石碑立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碑上用滿文、漢文刻有乾隆郊勞記事詩。
京縣郊南親勞軍,圜壇陳纛謝成勛。出師本意聊嘗試,奏凱今朝備禮文。
釋甲弢戈罷征伐,論功行賞策忠勛。膝前抱見詢經歷,一瞬五年戚以欣。
同心萬里那睽違,畢竟歡言賦採薇。勇將歸來兼福將,黻衣著得解戎衣。
漫稱偃武修文日,恐即嬉文恬武機。飲至寧夸暢和樂,持盈益勵慎幾微。
庚辰二月廿七日郊勞出征將軍兆惠富德及諸將士禮成紀事
乾隆御筆(印兩方:「乾隆宸翰」、「陶冶性靈」)
郊勞台牆外西側建有「有慶寺」。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