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都勻明永曆皇帝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都勻明永曆皇帝陵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經濟開發區勻東鎮。2016年3月9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時代為1662年[1]。是否是南明永曆帝骨殖安葬處,以及何時所修、何人所修,並無定論[2]:63。
歷史
清朝順治十六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吳三桂在昆明處死永曆帝和朱慈煊父子,並焚屍揚灰。又有傳說,吳三桂將永曆帝屍體「分屍剔骨以賜諸將」。此後,中國各地並無永曆帝墳墓[2]:63。
近代都勻市境內有二王墳,一是173處岔路口坎上的黎王墳,二是原大坪鎮高唐山上的桂王墳。大坪鎮普龍村扶氏家族稱桂王墳是扶綱在康熙元年(1662年)安葬永曆帝骨殖所修。扶氏家族傳說,因當時政治局勢,為秘密行事,不立碑記,只是口傳。民國十年(1921年),都勻縣奉令修志,考查當地古蹟。發現黎王墳並無價值,認定桂王墳為永曆帝的衣冠冢。在桂王墳樹立「明永曆皇帝陵」的墓碑和碑記,以及桂王亭。墓碑和碑記為都勻人、綦江縣縣長張瑞徴所寫。時任貴州省代省長任可澄,省志總纂陳矩、都勻知縣竇全曾均書寫碑記[2]:63。
文化大革命期間,「明永曆皇帝陵」墓碑和桂王亭被毀。同時,此墓被盜墓者挖出「幾顆小骨頭」,使原定為永曆帝衣冠冢的說法受到挑戰。2005年相關文章提及,明永曆皇帝陵在今五納廠廠區,此墳比一般墳墓大三、四倍。左為塗弘猷的瘞發冢,右為鄔昌琦的衣冠冢。兩人皆死於咒水之難,與扶綱都是原大坪鎮人[2]:63。
Remove ads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