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都錦生

杭州企业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都锦生
Remove ads

都魯濱(1898年2月12日—1943年5月26日[2]),字錦生以字行[3],浙江杭州茅家埠村人,杭州都錦生絲綢廠創始人。

事实速览 都魯濱, 字 ...

生平

都錦生1897年出生於杭州西湖邊的茅家埠村,父親都宗祁出身行伍,畢業於保定軍校炮科,但家庭不幸,一生12個子女卻只有都錦生和他的姐姐活到成人,因此父母對這最小的兒子從小關愛有加。1914年都錦生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浙江大學前身之一)[4],1919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父親在畢業後特意到上海買來相機以資獎勵,都錦生在授課之餘遊覽西湖、拍攝照片,逐漸萌發了將西湖景色融入織錦的想法。1921年9月,經過6個月的反覆試驗,都錦生終於在學校的工場裡製作出第一幅風景織錦畫——「九溪十八澗」,這幅織錦仿造他所拍攝的九溪十八澗照片,在試驗成功後不久,都錦生辭去教職開始自主創業。[5]

1922年5月15日,在叔岳宋春源綢莊老闆宋錫九資助下,都錦生絲織廠在茅家埠都錦生家中正式建立。[4]都錦生廠最初是只有一台織機的家庭作坊,另外叫來了一名幫工,都錦生家所在的茅家埠村處於杭州到靈隱寺上香的必經之路,於是他直接在家門口牆上掛滿織錦樣品吸引顧客,很快收穫了大量顧客,後來更是和北方商人建立長期訂單,工廠規模也逐步擴大。1924年都錦生在湖濱開設門市部,1925年又到上海和廣州開拓市場。1926年,都錦生廠出產織錦《宮妃夜遊圖》獲得費城世博會英語Sesquicentennial Exposition金獎,1929年西湖博覽會更是在在絲綢館中專門設立了都錦生產品陳列室。隨着事業如日中天,都錦生也將工廠從鄉下搬到艮山門京杭大運河畔的流水橋,添設最先進的電動織機,全廠職工達到130多人。1928年至1929年都錦生多次赴日考察,受到日本晴雨傘啟發,都錦生又用杭州絲綢做傘面,於1932年發明了西湖綢傘,並請來胡蝶等明星做宣傳。[2][6]在織錦和綢傘之外,都錦生也開始生產西裝絲綢襯衫、領帶、運動衫、內衣等服裝,都錦生的產品也遠銷南洋與歐美。[4]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都錦生聞訊立即在工廠門口張貼海報聲援抗日,隨後立即停用日本產人造絲,北平和香港的營業部相繼關閉。[2][7]1937年日軍攻占杭州後,日本人未經都錦生同意將其列為杭州傀儡市政府的市長,都錦生後來舉家躲入三天竺避難,日軍再三請求其出山,但都錦生都嚴詞拒絕。都錦生一面與日軍周旋,一面偷偷將工人、家當送到上海,在上海租界內建立了一個小工廠。當日軍發現都錦生逃離之後,用手榴彈炸毀了都錦生在杭州的工廠,都錦生多年心血都付之一炬。1941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占領租界,都錦生的工廠再度停業,都錦生包括重慶在內的各地門市部也因日軍轟炸被毀。1943年3月,都錦生突發腦溢血,彌留之際留下「回杭州,魂歸西湖安葬」的遺言,5月26日溘然長逝。[3][7]都錦生死後,家人遵從遺願,安葬於茅家埠小兔兒山,其工廠由妻弟宋永基接管。[2]1996年清明移葬杭州市南山陵園[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