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鄒晶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鄒晶梅(英語:Jingmai Kathleen O'Connor,1983年8月26日—)是一名華裔美國古生物學家,在菲爾德博物館擔任館長[2][3][1]。
Remove ads
早年生活和教育
鄒晶梅來自加州帕薩迪納[3],母親是一名地質學家[4]。鄒晶梅說雖然她小時候不喜歡恐龍,但在母親的地質野外工作中,她開始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4]。她解釋說:「我喜歡和她一起去野外,收集岩石、礦物和化石,在實驗室裡玩耍。」[5]
鄒晶梅畢業於西方學院地質學專業,師從唐納德·普羅瑟羅[2]。學生時代,她曾在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部擔任志願者,與王曉鳴一起工作[2]。2009年,她於南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路易斯·M·恰佩和大衛·博特傑(David Bottjer)研究古代鳥類[2]。
職業生涯
獲得博士學位後,鄒晶梅來到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在與周忠和的合作中,她晉升為正教授,同時繼續她的古鳥研究[2]。鄒晶梅有一半的中國血統,她說自己「非常非常自豪,對中國文化非常著迷」,並認為到中國從事古生物學研究非常有意義[4]。
2011年,鄒晶梅以格雷格·格拉芬的名字命名了一種白堊紀鳥類祁連鳥屬,即格拉芬祁連鳥(Qiliania graffini)[3]。格拉芬是龐克樂團邪教合唱團的主唱,也是演化生物學教授[6]。
在研究所工作期間,鄒晶梅所在的團隊發現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非同尋常的反鳥類遺骸。這些沉積物可追溯到9,900萬年前,是中生代恐龍遺骸中保存最完好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長滿羽毛的翅膀、腳,甚至整隻幼鳥[7][8][9]。作為第一作者,鄒晶梅與研究小組一起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反鳥類擁有完全現代的羽毛,並澄清了幾個物種的羽毛排列和肌肉組織[7][10]。
2019年,鄒晶梅被古生物學會授予查爾斯·舒徹特獎。該獎項每年頒發給40歲以下、在古生物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士[11]。
2020年,鄒晶梅回到美國,成為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爬蟲類化石副館長[2]。她繼續發表論文,並 2021年與人合作撰寫了一篇關於在渤海鳥胃中發現石英晶體的論文[5]。她也在菲爾德博物館的收藏中進行研究,研究霸王龍蘇下顎上的神秘孔洞[12]。她還協助博物館獲得已知的第十三件始祖鳥標本(2024年公佈),並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13][1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