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州地鐵

服務於河南省鄭州市的軌道交通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州地铁
Remove ads

鄭州地鐵,又名鄭州軌道交通,是服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2013年12月28日,1號線開通試運營[3],鄭州地鐵成為中國大陸第17個、河南省第1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截至2024年12月,鄭州地鐵開通的線路共13條,運營里程約450公里[2][4],其中3號線由鄭州中建深鐵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鄭許線由河南鄭許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其他線路均由鄭州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運營。

事实速览 鄭州地鐵, 概要 ...

鄭州地鐵遠景年線網方案由21條線路組成,總長970.9公里,其中地鐵線13條共505公里,市域快線8條共466公里[5]

Remove ads

歷史

「7401工程」

鄭州修建地鐵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74年,當時曾計劃修建平戰結合的地下主幹道,平時用作地下鐵道,戰時用於城市防空疏散,稱為「7401工程」[6]。工程按規劃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東起花園路口,經人民路、二七廣場、解放路、伏牛路至電纜廠,全長近10公里。沿途六個車站、三條支線(通省委、市委及火車站),並有通風機站、污水泵站、給水泵站等97項附屬工程。車站為島式和側式兩種,兩車站之間設三道隔斷門。當時,該工程是按單線地鐵要求設計的,但預留有雙線行車位置。第二期工程全長約10公里,以電纜廠為始點,經隴海馬路、城東路、金水路,與第一期工程銜接,組成環形閉合幹線[7]。1975年6月,鄭州部分企業單位開始1000米幹道暗挖試驗,1978年動用23個大中型企業單位投入全線建設。1980年工程下馬解散,完成了位於碧沙崗公園西北角地下的一座地鐵站,站址位於現時碧沙崗站東側,站廳在1982年被改建作地下商場用途,並於1984年開業[7]。目前該建築為人防部門使用。

Remove ads

一期工程 (2000-2016)

2000年9月,鄭州市開始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其依據為1998年國務院批覆的《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年~2010年)》,於2001年底基本完成。2003年10月下旬,鄭州輕軌1號線一期工程「預可行性研究方案」正式通過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專家論證,鄭州市軌道交通建設正式提上了日程。2006年上半年,鄭州市組織編制了《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08~2015)》。將原來設想的「輕軌線」調整為「地鐵線」,規劃了鄭州地鐵「三橫兩縱一環」的框架性方案。在通過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國家環保部等部委的審批後,2009年2月6日,該規劃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8]

該建設規劃包括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其中1號線為東西走向,2號線為南北走向,兩條線分別於2009年6月6日[9]和2010年12月28日[10]正式開工。2013年12月28日,1號線一期正式開通試運營[11],鄭州成為河南省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2016年8月19日,2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12],與1號線形成十字形線網框架。

除此之外,為了加強鄭州航空港實驗區與鄭州主城區的連接,促進航空港區的發展,南四環至鄭州航空港站城郊鐵路於2014年開工建設,並於2017年1月12日以城郊線的名義開通試運營[13]並於2022年6月20日延伸。城郊線目前與2號線直通運營,形成連接鄭州市區和新鄭國際機場機場聯絡軌道系統。根據未來規劃,城郊線將成為鄭州地鐵9號線的一部分。

二期工程 (2014-2020)

2014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4-2020年)》[14]。該規劃包括1號線二期、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4號線5號線共5條線路,全長120.7公里[15]。其中1號線二期和2號線二期分別於2014年7月[16]和2016年12月[17]開工建設。5號線為鄭州地鐵的第一條環線,於2014年12月18日正式開工土建工程[18]。3號線一期和4號線也於2017年初全面開工建設[19]

2017年1月12日,1號線二期開通試運營[13],將1號線兩端分別延伸至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子湖高校園區

2019年5月20日,鄭州地鐵5號線開通試運營[20]。同年12月28日,2號線二期開通[4]

2020年12月26日,3號線一期與4號線開通運營,標誌着第二期規劃的線路全部建成投用[21]

三期工程 (2019-2024)

為落實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支撐鄭州都市區空間結構布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國家發改委於2019年3月29日批覆《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發改基礎〔2019〕599號文)。此建設規劃包含3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2號線一期、14號線一期共7個項目,總長159.6公里。項目建成後,鄭州市將形成總長約326.54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22]。三期工程包括3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12號線一期、14號線一期共7條線,全長159.6公里。項目建成後,鄭州市將形成總長約 326.54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5]

根據國家發改委批覆的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鄭州市軌道交通遠景年線網方案由21條線路組成,總長970.9公里,其中地鐵線13條共505公里,市域快線8條共466公里[5]

第三期建設規劃的線路中,因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整體規劃建設的需要,6號線一期的部分站點和14號線一期於2016年底先行開工[23],10號線一期也已於2017年以鄭州至鞏義市域鐵路的名義開工[24]

2019年9月19日,鄭州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營[25][26]。2022年9月30日,6號線一期工程西段(賈峪~常莊)開通初期運營[27]。2023年9月8日,3號線二期工程開通運營[28]。2023年9月28日,10號線一期工程開通初期運營[29]。2023年12月20日,1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初期運營。2024年11月30日,6號線一期工程東段開通初期運營。2024年12月28日,7號線一期工程與8號線一期工程開通初期運營。

Remove ads

運營線路

截至2024年12月,鄭州地鐵共開通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城郊線10號線12號線14號線鄭許線13條線路,運營里程約450公里[30]

更多信息 線路名稱, 首段開通日期 ...
注釋
  1. 不含未啟用的3號航站樓站
  2. 不含未啟用的須水站
  3. 含不載客運營區間
Remove ads

線路一覽

Thumb
1號線鄭州東站的挑空設計站台
Thumb
2號線惠濟區政府站站台
Thumb
5號線兒童醫院站站台
Remove ads

通車時間表

Thumb
鄭州地鐵各個年份的路線圖(不含非載客運營區間)
Remove ads

未來發展

Thumb
鄭州地鐵第三期規劃路線圖

截至2024年12月底,鄭州地鐵無正在興建的線路,需待四期規劃批覆後才可進行建設。另外有部分車站仍處於待建設或待啟用的狀態:10號線二期工程的各車站已進行了基礎施工,但隧道尚未進行盾構;7號線黃河博覽館站和城郊線3號航站樓站暫未建設,預留未來建設條件;14號線須水站已建成,但因車站周邊基礎設施未完善,暫未開通啟用。

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2025年5月批覆的《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2035年)》,鄭州地鐵線網遠期規劃(至2035年)總里程約1235.7公里,包含22條線路(其中8條快線、14條普線);遠景展望(至2025年)總里程約1594.3公里,包含30條線路(其中9條快線、21條普線)[50]

硬體設施

車站

鄭州地鐵目前共有238座運營中的車站,其中包括32座換乘站

車輛

Thumb
行駛在城郊線上的2號線列車

鄭州地鐵目前採用的車型包括A型車與B型車,供電模式均採用直流1,500V的接觸網供電

A型車

Thumb
5號線使用的A型車

A型車為運力較高的車型,目前於3號線、5號線、6號線和10號線上運用,每節車廂設5對車門,單節車廂長22米,寬3米,採用4動2拖6節編組,單組車最大載客量達2,592人。5號線列車由南車株機製造,最高設計速度為80km/h,車身塗裝為白色,腰部配以代表5號線的綠色飾條[51]。3號線、6號線和10號線列車由中車四方製造。

B型車

B型車每節車廂共4對車門,單節車廂長19米,寬2.89米,均為4動2拖6節編組,單組車最大載客量1,886人。目前鄭州地鐵有4款B型車在運營中,其中3款車型在市區線路運營,分別為由南車株機製造的1號線一期及2號線列車、由中車四方製造的SFM48型(1號線增購列車)、以及SFM78型(4號線列車)。市區線使用的B型車塗裝均為白色車身,腰部配以其所服務線路代表色的飾條,最高設計速度為80km/h[52][53]。此外,鄭州地鐵還使用有中車四方SFM59型列車,於14號線和城郊線上運營。該款車造型和塗裝上與市區線列車有所不同,列車車頭及頂部塗裝為白色,下半部分塗裝則為銀灰色底色配相應線路色的飾條[54]。因這兩條線定位為市域快線,該車最高設計速度達100km/h[55][56]

調度中心

Thumb
鄭州軌道交通調度中心

鄭州軌道交通調度中心位於鄭東新區中興南路與康寧街交叉口西北角,鄰近鄭州東站。主體建築地上25層,裙房5層,地下2層,為鄭州地鐵目前所有運營中線路的調度中心與控制中心[57]鄭州地鐵集團總部亦設於該大廈。

票務

Thumb
鄭州地鐵單程票

票價

目前鄭州地鐵的票價採用遞遠遞減制度實行分段計價收費票制[58]

  • 6公里以內(含6公里)票價2元;
  • 6-13公里(含13公里)里程內遞增7公里加1元;
  • 13-21公里(含21公里)里程內遞增8公里加1元;
  • 21公里以上遞增9公里加1元。

然而按照此票價規則計算,當乘車距離較長時,乘客所需支付的票價將顯著提高(作為參考,當乘車里程達到70km以上時,同等距離下鄭州地鐵的票價甚至將高於上海地鐵的)。因此鄭許線開通後設置了票價上限,為12元。即票價大於12元時不再按上述規律增長,而是保持12元。

另外,鄭州地鐵在票價上有以下優惠政策[58]

  • 60周歲以上有鄭州市戶口或居住證的老人在工作日非高峰期和節假日全天可免費乘車,每月免費限乘80次
    • 工作日高峰期指周一至周五7:00-9:00以及17:00-19:00
  • 革命傷殘軍人、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盲人分別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軍人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及盲人乘車證可免費乘坐地鐵;
    • 其他殘疾人乘坐地鐵按照《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執行
  • 鄭州市全日制中小學校學生憑相關證件購買相應票卡,可享受5折優惠;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須由成年乘客陪同方可免費乘車

票種

鄭州地鐵單程票乘客可使用單程票、綠城通、二維碼、次卡等票種進站。

  • 常規單程票:為票卡形式,票面上印有二七紀念塔中原福塔等鄭州地標性建築的輪廓[59],於各個地鐵站的自動售票機發售,適用於所有乘客。持單程票的乘客需在閘機上拍卡進站乘車,出站時將單程票插入閘機回收。購買單程票支持現金和微信支付寶掃描二維碼支付。
  • 綠城通:乘客可持綠城通卡乘坐鄭州地鐵,並享有9.5折優惠。
  • 二維碼:2019年2月14日起,乘客可在手機上下載鄭州地鐵·商易行客戶端[60],或通過支付寶微信中鄭州地鐵商易行卡的乘車碼[61],在每個車站的閘機掃碼進出站,費用與單程票相同,目前鄭州地鐵全路網所有閘機均支持二維碼掃碼乘坐地鐵。
  • 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乘客亦可持河南省內各地市發行的軒轅通卡以及部分外省市公交卡乘坐鄭州地鐵,但僅有持軒轅通的乘客可享9.5折票價優惠。
  • 次卡:為票卡形式,分為10次、18次、36次三種,不能充值,用完作廢。

標識

鄭州地鐵標示的外觀形似一個四通八達、往復運行的軌道形成的」的「中」字,「中」字代表了「中國」、「中州」、「中原」之意,因為鄭州地處中原,自古有中州之稱,河南又是中國一詞的來源,[62]同時也表示鄭州地處華夏天地之中的位置。

「中」標誌的左右兩側添加了通過運用現代藝術手法表現的殷商青銅器饕餮紋元素,既有現代軌道交通行業特性,又包含了中國之「中」的中原、中原之「中」的鄭州悠久的歷史文化。金黃色的顏色是母親河黃河的代表色,也寓意黃河文明,寓意輝煌、預示收穫。[63]

事故與爭議

施工事故與爭議

  • 2012年11月,「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土建07標段鄭東新區車輛段與綜合場站」工地的工人韓中超被拖欠10個月工資,在工地內討薪時離奇死亡[64]
  • 2012年11月24日,被鄭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評定為「平安工地」的「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土建07標段鄭東新區車輛段與綜合場站」工地腳手架大面積坍塌,一工人重傷[65]
  • 2013年2月22日下午三時許,鄭州地鐵1號線桐柏路站工地西北角坍塌,造成4名工人被埋,其中2人死亡,1人重傷,另外1人無生命危險。[66]
  • 2018年7月31日,鄭州地鐵5號線工程在區間供電專業施工過程中,部分作業人員因地下空氣潮濕,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作業工種及人員較多而導致缺氧,陸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12名施工人員被就近送往鄭州人民醫院觀察治療,均無生命危險[67]
  • 2021年7月20日早上,受連日暴雨影響,12號線龍子湖西站工地發生塌方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68][69]

運營事故與爭議

2021年3月興隆鋪站水浸事件

2021年3月12日,鄭州地鐵3號線興隆鋪站因預留出入口站外泥水湧入,並迅速擴散至站廳和站台層。車站因不具備乘降條件臨時關閉,興隆鋪站上下行列車不停站通過,其他車站正常運營。經相關部門初步調查,系站外市政水管道漏水,通過4號預留口湧入車站內。3月13日早6時,3號線興隆鋪站已恢復正常運營秩序。[70][71]

2021年7月鄭州地鐵5號線內澇事故

2021年7月17日開始,河南省出現特大暴雨。7月20日,鄭州市遭遇強降雨,市區嚴重內澇,鄭州地鐵多個站點遭大水漫灌,積水嚴重,多個受影響車站在白天先後停止服務[72][73];接近傍晚時分,雨勢突然增強,鄭州市16-17時一小時內的降雨量達到201.9毫米,突破歷史記錄,遠超國家氣象中心劃定的「24小時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特大暴雨級別[74],導致部分車站及隧道進水。5號線五龍口停車場及其周邊區域出現嚴重積水。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當時五龍口停車場內的水深幾乎快到2米[75]。18時左右,積水衝垮出入場線擋水牆進入5號線海灘寺站沙口路站之間的行車隧道,導致一列編號0501的列車被困隧道內並進水[76],車內水位最高達到乘客脖子位置。鄭州地鐵在18時10分宣布全線網車站暫停運營服務[77]。當時被困地鐵列車裡還有幼童,因為身高不夠被大家輪流舉着保命,場面令人揪心[註 1][78];車內氧氣稀薄,部分人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79]。事故發生的隧道段橫穿鄭州北站,地勢本就比周圍低,加上極端強降雨,最終導致地鐵方面的防汛和應急準備部分失效,列車不得不未到站停車。而按照一般的地鐵設計,兩個站台之間的隧道,呈兩頭高中間低的走勢,在洪水中更加重了災害程度,以及救助難度[80]。滯留車內的乘客在被困數小時後陸續獲救離開車廂,共500餘名乘客被疏散,但仍有部分乘客失聯[81]。截至7月27日,事故已造成14人死亡、5人受傷[82][83]。7月21日上午,鄭州地鐵官方網站已變為黑白色[8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於2021年7月21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充分汲取近期發生的雨水倒灌事件教訓,進一步調整完善應急預案,對超設計暴雨強度等非常規情況下採取停運列車,疏散乘客,關閉車站等應急措施。同時,做好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對接,加強對洪澇、氣象災害等信息的收集。交通部特別強調,當發生淹水倒灌等突發事件時,不具備安全運行條件的,應堅決停運[85]

暴雨及事故導致鄭州地鐵全線網停運,不少車站及隧道遭水浸,需進行排水作業,大量設備需維修或更換。至2021年8月19日,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及城郊線已實現或恢復空載運行[86]。截至8月27日,1號線、2號線一期、3號線和城郊線通過恢復運營專項安全評估,2號線二期、4號線和5號線的評估正在進行[87][88]。9月12日,鄭州地鐵1號線、2號線一期(劉莊站至南四環站)、城郊線恢復載客運營;9月15日,2號線二期(賈河站至劉莊站)、3號線、4號線、5號線恢復載客運營;14號線一期因設備更換等原因,暫不具備恢復運營條件[89],於2022年8月29日恢復運營[90]

備註

  1. 該段引述臺灣TVBS新聞網站內容從某大V手機截圖文字「表弟被困2號線三個小時了,半小時前打電話,水已經淹到胸口(他一米八三),在水裡泡着感覺身體很不舒服,地鐵裡面還有小孩兒,大家輪流舉着,太揪心了,他還叮囑我說不要告訴他爸媽,心裡更難受了(轉發)」。根據網路流傳影片,全高式月台門上標線判斷,2號線與3號線亦有車站進水,但並未出現水困列車並淹至胸口的情況,「被困2號線」的表述應為口誤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