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繼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鄭繼芳(1568年—1611年),號環樞,光祿寺廚籍直隸河間府鹽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順天鄉試舉人[1],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戶部觀政,授知淄川縣,二十九年調益都縣,三十三年行取,三十六年八月選授雲南道御史,三十七年巡視廠庫,巡東城,本年五月巡按浙江[2],卒於官。時有錢塘人傅時為蘇杭織造太監孫隆義子,藉其勢三十餘年,冒充穎國公傅友德子孫,授職百戶,豪富不仁。繼芳訪參,將其置諸法,貴要不能救[3][4]。
參與萬曆黨爭,劾奏東林工科給事中王元翰貪婪不法[5],後有人以他的名義偽造信函,送到了浙江道御史劉國縉和戶科給事中王紹徽手中,禮科都給事中胡忻又將這份書信送至吏部尚書孫丕揚手上,並在書信末尾加上「嘉禾先生近生一子,想丈所欲聞者,並報」,嘉禾先生即沈思孝,曾與孫丕揚在萬曆二十三年的外計中發生激烈衝突,兩人俱無子嗣,所以胡忻故意加上這句話以激怒孫丕揚,孫丕揚果然信以為真,籌劃借來年的京察處置鄭繼芳、劉國縉、王紹徽。之後孫丕揚偶然將這封書信出示給吏部左侍郎蕭雲舉時,蕭雲舉仔細查看了許久後,提筆寫道:「得非詐乎(孫丕揚時年八十,年老且耳背)?」孫丕揚出其不意,驚異莫名,隨後才醒悟被人利用。萬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孫丕揚與都察院署事左副都御史許弘綱,吏部左侍郎蕭雲舉、右侍郎王圖等人主持,在此次京察中,浙黨、宣黨、昆黨的骨幹湯賓尹、徐大化、張嘉言、劉國縉、王紹徽、喬應甲、岳和聲等或以浮躁論處,或被轉出京城任職,因此三黨認定孫丕揚果然因為輕信鄭繼芳的偽書而展開報復,隨即紛紛上疏彈劾攻擊。在此次黨爭中,東林黨與浙黨兩敗俱傷,各有損失,宣、昆黨則全滅。孫丕揚、許弘綱、王圖、王國等人則因被彈劾而辭官。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