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醴瀏鐵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醴瀏鐵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一條從醴陵市北郊的浙贛鐵路源門鋪站到瀏陽市永和鎮的支線鐵路。後於2003年停運。
該鐵路曾主要負責永和鎮磷礦石外運。軌距762毫米。線路正線長105.56公里,全長138.1公里,其中瀏陽境內全長67公里,醴陵境內71.1公里。共有車站16個:醴陵的黃泥坳、東堡、王仙、冷水坑、南橋;瀏陽的金剛、大瑤、牛石、[1]古家、瀏陽、集裡、關口、溪江、古港、樟樹坪和永和鎮[2]:633。並在瀏陽航運碼頭、古港磷肥廠、磷礦選礦區及倉庫、馬鞍山硫鐵礦及永和磷肥廠各設有支線[2]:633。
歷史

20世紀50年代,礦產勘探團隊在瀏陽縣永和公社發現大型磷礦,其後又在七寶山公社發現了硫鐵礦,還在醴陵南橋(今李畋鎮)發現了煤炭礦藏。為運輸礦石,湖南省人民政府下設的輕工業、冶金、機械及煤炭工業廳等多個主管機關決定投資619萬人民幣,並在醴陵縣組織了超過2萬名工人,以修築由醴陵站通往南橋煤礦的鐵路,該鐵路於1960年10月通車,但因為虧損嚴重,加之路基垮塌,不久後即宣告關閉整修[3]:281。
1965年,湖南省計委、化工廳、林業廳等投資1,372萬人民幣,以修建醴瀏鐵路[3]:281[4]。在建設期間,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華國鋒、副省長徐明等人曾視察工地;1966年1月,鐵軌鋪設[3]:281,1966年7月1日,醴瀏鐵路建成通車,同年10月1日,正式運營;[5]該鐵路投入運營之初,醴瀏鐵路曾使用陶瓷軌道[6],後因難以承受礦石重壓而改用鑄鐵軌道,其後又再改為鋼軌[3]:281。
建成通車後,該鐵路最高年貨運量達103萬噸,最高年客運量達128萬人次[2]:633。但在進入1990年後,永和磷礦及七寶山鄉硫鐵礦資源逐漸枯竭,加上受改革開放後公路運輸的發展衝擊等原因,醴瀏鐵路開始面臨運量不足、運能剩餘局面;由盈利運輸轉向保本運輸、虧損運輸;1997年,醴瀏鐵路公司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特困國營企業。[7]
2003年3月18日,醴瀏鐵路一列由兩台內燃機機車牽引的貨車,在經過瀏陽荷花街道辦事處楊家村路段一道口時,與一輛違章橫道汽車貨車相撞,造成重大死傷事故。該交通事故使得該鐵路線於3月19日停運。同年7月7日,由醴瀏鐵路申請,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拆除軌道。2004年5月,醴瀏鐵路全線拆軌完畢。[8][9]醴瀏鐵路廢線後,部分車站的館舍及相關建築被保存下來,成為當地民眾假期出行打卡的景點。[10][11]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