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重力火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重力火車是一個仍然處於理論上的運輸模式,由行星的一地點,經過地心,到達該行星另一方。

先決條件為隧道已貫穿地核,火車靠地心吸力垂直跌入隧道之中。通過地核之後,火車已加速至極快的速度,後半段的旅程地心吸力會對火車作出反作用,並將之減速。到達行星另一面時,火車剛好停頓。
爭議
於現實情況下,起碼有兩個現象會妨礙重力火車於地球上的實行:
- 隧道內的空氣阻力會阻慢火車速度,導致火車未能單靠地心吸力到達目的地。
- 地核的溫度達5,700 K (5,430 °C; 9,800 °F),即火車外殼要抵禦極高的溫度,目前未有此物質可供大量應用。
科幻小說
1998年劉慈欣創作的短篇小說《地球大炮》,故事的核心就是重力火車。為了解決空氣阻力的問題,重力火車中的管道被抽成真空,而建造火車管道則使用虛構的高密度物質,但密度低於中子星物質。故事的結尾,人們通過技術改造將重力火車用於低耗能的發射人造衛星。[1]
理論的起源
公元17世紀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首先提出,並致函牛頓。至19世紀於法國科學院得到認真研究及討論。1960年代,美國科學家保羅·庫珀於美國物理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提議重力火車可作為未來交通的考慮。[2]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