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清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清大橋,又名寺前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溫嶺市(台州市代管)的金清港上。該橋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嘉慶年間曾有重修。該橋為五孔拱券石橋,橋的兩端建有方亭。2019年,金清大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金清大橋所跨水域為金清港,該港灣曾經是溫嶺重要的海運通道[1]:68。明朝嘉靖年間,此處曾建有一座橋,但具體形制和年代均已無從考證。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當地鄉紳李粲英等人募集資金修建了一座平橋。這座平橋在嘉慶初年塌毀,鄉紳們在原址上募資重修了一座橋,是為金清大橋。該橋在原有的平橋被改成了圈洞,形成現有的五孔券洞造型。因該橋前原有一座名為「淨應寺」的寺廟,故該橋又名為「寺前橋」。建成後的金清大橋成為當地重要的交通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4年,金清大橋被溫嶺縣人民政府列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9,1981年再次公布為溫嶺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73。1986年,金清大橋附近的披雲大橋建造而成,金清大橋的交通作用大幅減弱[2]:69。1997年,金清大橋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4]:5。2000年7月1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劃定了金清大橋的保護範圍[5]:278-280。2019年,金清大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
Remove ads
結構
金清大橋為南北向五孔石拱橋,全長64米,寬4.6米,高12米。整體為縱聯分節並列結構,橋墩由條石堆砌而成[4]:5。橋身呈曲折狀,每個橋洞上方均修成平台,橋面平台內安放一塊方形石塊,石塊上淺雕有一個圓形開光,其中中心橋洞正上方平台內雕刻有蓮花水禽,開光外側圍有梯形石塊;而北起第二洞和南起第二洞的平台上則雕刻有花鳥[1]:68,各個平台用10道石階相連。橋身兩側安放有石橋欄,每側28根望柱,柱頭刻有仰覆蓮和石獅子[a];望柱之間安裝有石欄板,欄板上裝飾有花卉圖案的浮雕[7]:31。欄杆的橋頭側各有一個抱鼓石[1]:68。橋的兩端建有木石結構的方亭,進深、面寬均為3.76米,頂部四角攢尖。南亭匾額為「人無病涉」[b],堍聯為「虹懸不沒青雲志,慈駕還成白水文」;北亭為「水不揚波」,堍聯為「橋接山前碑六六,亭臨江上影雙雙」[4]:5。匾額均為天台縣書法家梅人鑒所書[7]:32。
參見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