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鍾德 (南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鍾德(1860年—1929年)[1]:114,人稱盲德[1][2][3],同行尊稱德師[1][2]、德叔[1],廣東東莞人[1][4],廣州瞽師(男性失明藝人),擅唱南音,歌藝上有「盲公狀元」稱號[5][3]。
生平
鍾德終其一生都以廣州為常居地。他幼年時父母雙亡,寄養於親戚家中。因天資聰敏、樣貌端正娟秀,獲廣州富豪孔繼勳家族收為瞽僮,在孔家的別苑嶽雪樓服務。先隨某姑(非失明者)學習音律,後拜著名瞽師北山為師。鍾德長年於嶽雪樓演唱,直至晚年時孔家衰落,才離開孔家四處賣唱或受聘於其他富戶。[1]:114-115
據魯金《粵曲歌壇話滄桑》,鍾德早年曾在廣州西關一個失明藝人唱曲比賽獲得首名,故得「盲公狀元」稱號。[5]
據掌故專家魯金,鍾德於1920年代受邀到香港演唱,備受一些富人及文人追捧[3]:164。據吳贛伯,鍾德約於1918年獲武彝茶樓禮聘,首次往香港演出,翌年再獲邀往香港,在愉園演出。[4]
風格
鍾德擅長地水南音中的「揚州南音」(「颺舟南音」之以訛傳訛稱呼)[2],一說此腔由他所創,一說非他所創但以他最為精湛[4]。亦有記載指他演唱時以箏拍和,彈奏技巧亦佳[4]。
作品
鍾德擅長《紅樓夢》題材的曲目[2]。據學者梁培熾,鍾德在嶽雪樓時所唱的曲目,是孔家中的文人所作[1]:118,但據魯金之說,鍾德的紅樓夢曲目,乃是出自古本南音《紅樓夢》二十四曲,只有一首《祭瀟湘》與二十四曲中的《哭瀟湘》詞句意境截然不同[3]:159。吳贛伯之說則與魯金相近,他指廣州以文堂曾出版南音《紅樓夢》二十四曲,當時的失明藝人通常依照此本演唱,唯獨鍾德自行修改曲詞,並將《哭瀟湘》易名為《祭瀟湘》。[4]
1918年(民國七年)[2]或1919年[1]:118[4],《香港華字日報》總編輯勞緯孟輯錄其中六首成歌集《今夢曲》出版。曲目如下:
- 黛玉焚稿
- 寶黛談禪[5]
- 瀟湘聽雨
- 瀟湘琴怨
- 晴雯別園
- 尤二姐辭世
後白蓮選又收集得八首,於1920年出版《增刻今夢曲》。曲目如下:[1]:120
- 蘆亭賞雪
- 黛玉葬花
- 夜訪怡紅[5]
- 瀟湘泣玉
- 寶玉逃禪
- 顰卿絕粒
- 黛玉辭世
- 怡紅祝壽
- 附:梅妃宮怨
家庭
徒弟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