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鐵達尼號音樂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泰坦尼克號音樂家為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中遇難的隨船樂師。他們在船上堅持演奏,以安撫乘客,最後全員隨船沉沒。他們皆以其無畏的舉動得到人們認可。


上:克拉克、泰勒;中:克林斯、赫特利、布萊利;下:休姆、伍德沃德
背景
泰坦尼克號上共有八位音樂家,分屬於一個三重奏樂隊及一個五重奏樂隊。皆由利物浦的C.W. & F.N. Black公司與白星航運簽約[1],但他們並不在白星航運的工資單上。在當時,C.W. & F.N. Black公司向幾乎所有的英國航線上派遣音樂家。樂隊成員於南安普敦以二等艙乘客身份登船。直到船隻沉沒當晚,兩支樂隊都是單獨演奏,一個是小提琴家華萊士·亨利·赫特利領銜的五重奏樂隊,在下午茶、晚餐後的音樂會和禮拜服務等時段演奏。另一個是喬治·亞歷山大·克林斯領銜的三重奏樂隊,在接待區、Café Parisien咖啡廳和À La Carte餐廳演奏[2]。
泰坦尼克號撞擊到冰山,開始沉沒之後,赫特利及其樂隊成員開始奏樂以安撫登艇中的乘客。許多倖存者稱樂隊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一位二等艙乘客說道:
Remove ads
音樂家列表
Remove ads
西奧多·羅納德·布萊利(英語:Theodore Ronald Brailey,1887年10月25日–19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號首航中的一位英格蘭鋼琴師[4][5]。出生於埃塞克斯郡的沃爾瑟姆斯托[6]。其父親為威廉·「羅納德」·布萊利,一位當時知名的唯心主義者[7]。他在學校中學習鋼琴,且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當地旅館裡彈琴[8]。
1902年,他加入了蘭開夏燧發槍步兵團,並簽約在軍中做12年鋼琴手[9]。他駐紮在巴巴多斯,但卻在1907年就早早辭去了此工作[10],並返回倫敦居住[5]。1911年,他開始上船演出。首次演出是在莎索尼亞號上,1912年,他開始於卡柏菲亞號演奏,在此期間他遇到了法國大提琴羅傑·馬利·貝克斯。兩人又同登上白星航運的泰坦尼克號[5][11]。布萊利於1912年4月10日在英國南安普敦登船,船票號碼為250654,這也是所有樂隊成員的船票編號。他搭乘的是二等艙[3][5][12]。
羅傑·馬利·貝克斯(法語:Roger Marie Bricoux,1891年6月1日–19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號首航中的一位法蘭西大提琴手[14]。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中罹難。
羅傑出生於法國盧瓦爾河畔科訥庫爾[15]。是一位音樂家的孩子。在其很小的時候,全家搬遷到了摩納哥[16]。他曾在意大利多所天主教學校上學[17]。在學習期間,他首次加入管弦樂團,還贏得博洛尼亞音樂學院的音樂能力獎項[18]。繼巴黎音樂學院學成之後,他搬到了英格蘭,並加入利茲一個旅店的管弦樂團[19]。1911年末,他搬到了法國里爾,遊歷了城內許多地點[3]。
在登上泰坦尼克號演奏之前,他曾與鋼琴手西奧多·羅納德·布萊利一同在卡納德郵輪的卡柏菲亞號上演奏[3][18][20]。1912年4月10日,他於英國南安普敦登上泰坦尼克號[18]。其船票編號為250654,這也是所有樂隊成員的船票編號。其船艙為二等艙,此外,他也是泰坦尼克號上唯一一位法國音樂家[21]。
1913年其失蹤之後,法國陸軍宣稱他為「逃兵」。直至2000年,才在Française du Titanic協會等努力之下,被法國登記為死亡[22]。2000年11月2日,該協會在盧瓦爾河畔科訥庫爾樹立了一塊牌匾,用以紀念貝克思[15][22]。
Remove ads
華萊士·亨利·赫特利(英語:Wallace Henry Hartley,1878年6月2日–1912年4月15日)是一位英國小提琴手。也是泰坦尼克號的樂隊領隊。於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中罹難。其遺體由麥凱-貝內特號發現打撈[23]。
約翰·羅·休姆(英語:John Law Hume,1890年8月9日–19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號首航中的一位蘇格蘭小提琴手。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中遇難[24]。
在登上泰坦尼克號演奏之前,他至少還曾在其他五艘船隻上演奏過。因其作為音樂家的良好聲譽,而被招納參加首航[25]。
休姆於1912年4月10日在英國南安普敦登船,船票號碼為250654,這也是所有樂隊成員的船票編號。他搭乘的是二等艙。
休姆遇難時年齡為21歲,此時他還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Mary Costin已經懷有他的孩子[25]。其遺體最終為麥凱-貝內特號發現[26]。並於1912年5月8日埋葬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錦繡公墓[26][27][28]。在鄧弗里斯Dock公園一塊紀念休姆及三等艙服務員托馬斯·穆林的紀念碑上寫道:
請記住樂隊成員約翰·羅·休姆及三等艙服務員托馬斯·穆林,在1912年4月14日白星航運泰塔尼克號於大西洋中央沉沒時失去生命的本地人。他們堅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死去。[註 2][27]
Remove ads
喬治·亞歷山大·克林斯(英語:Georges Alexandre Krins,1889年3月18日–19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首航中隊一位比利時小提琴手[30]。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中遇難。
克林斯一家來自於比利時,在他出生後不久,一家就遷回了斯帕鎮。起初在斯帕音樂學院學習,後來又前往列日的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一直從1902年10月30日至1908年其獲得小提琴一等獎[31][3][30]。
克林斯本希望可以參軍,但被其父母說服[26]。他在父親的商店中幹活,並在當地斯帕演奏[26]。1910年,他搬到巴黎,任Le Trianon Lyrique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30]。後來到倫敦,在倫敦麗茲酒店演奏了兩年,一直到1912年3月[26]。他住在布里克斯頓,擔任着Trio String Orchestra的樂隊指揮,在Café Français咖啡館附近演奏[30]。這使其被利物浦CW & FN Black招募,並在泰坦尼克號上演奏[3]。
克林斯於1912年4月10日在英國南安普敦登船,船票號碼為250654,這也是所有樂隊成員的船票編號,他搭乘的是二等艙。此外,他也是船上唯一一位比利時音樂家。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開始下沉之後,克林斯及其他樂隊成員聚集在頭等艙休息室,開始演奏音樂安撫乘客。隨後他們又來到甲板前半段,在船組成員撤離乘客時繼續演奏。克林斯逝世時為23歲,其遺體未能找到[3][30][32]。
Remove ads
紀念建築
另見
注釋
- Many brave things were done that night, but none were more brave than those done by men playing minute after minute as the ship settled quietly lower and lower in the sea. The music they played served alike as their own immortal requiem and their right to be recalled on the scrolls of undying fame.
- In memory of John Law Hume, a member of the band and Thomas Mullin, steward, natives of these towns who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wreck of the White Star Liner Titanic which sank in mid-Atlantic on the 14th day of April 1912. They died at the post of duty.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