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銅翅水雉
水雉科銅翅水雉屬下的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銅翅水雉(學名:Metopidius indicus)為鴴形目水雉科銅翅水雉屬下唯一的一種鳥類。[3]該物種主要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等亞洲地區的溼地或沼澤中,以水生植物、軟體動物或水生昆蟲為食,是該環境下常見的一種鳥類。
該物種以其頭部的白色紋路及古銅色翅膀為其特徵,頭上的盾型額甲常為藍色,但求偶時會轉紅。行為上則以其一雌多雄的交配制度為特色,在季風季時,雄鳥會以高頻率的叫聲吸引雌鳥前來交配,並負責了孵卵及育雛的大部分工作,雌鳥每次產卵3—6枚,卵26—29天左右後孵化,7週後幼鳥可離巢。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未有證據顯示其族群減少速度達易危閾值,因此銅翅水雉目前被劃分為無危物種。
Remove ads
命名與分類
| |||||||||||||||||||||||||||||||||
基於2022年研究所呈現的水雉科支序圖[4] |
英國生態學家約翰·萊瑟姆於1787年時即提及了該物種,但直至1790年才以Parra indica的學名描述。[5][6]其中種小名indica(及其陽性形式indicus)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印度的」,其模式產地亦位於印度。[7]:204[8]:290
1832年,德國鳥類學家約翰·格奧爾格·瓦格勒根據解剖學上的差異,為銅翅水雉另立了新屬Metopidius,這也使得銅翅水雉成為了該屬下唯一的物種至今。[3][9]其屬名Metopidius來自於古希臘語metōpidios,意為「在額頭上的」,指其頭頂上的印記。[7]:252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銅翅水雉頭前的藍色額盾為其特徵之一,會在求偶時轉為紅色
銅翅水雉的體長在26.5—31公分之間,體重94—210公克。[8]:290[10]成鳥兩眼上方具有明顯的白色橫紋向頭後方延伸,眼下則有一半月型白斑,額頭上的額甲在非繁殖季時為藍色,但在求偶期時會轉紅;眼睛虹膜褐色、鳥喙黃色,跗蹠綠褐色。[11][8]:290其主要體羽為帶光澤的黑色羽毛,背部、肩羽及翅膀覆羽為古銅綠色,背部起至尾部與尾下覆羽為紅褐色。[8]:290[10]後爪極長,橈骨前緣堅硬且高度角質化。[12][8]:278雌雄相似,但雌鳥體型常大於雄鳥。[13]

幼鳥頭頂與貫穿眼部的橫紋為紅褐色,帶小型白色眉紋;而頸部前方為淡黃褐色,側邊則為深黃褐色。腹白,背、翅顏色則接近成鳥。[8]:290[13]
自遠方看,該物種有可能會與體型相似且生活在同區域的紅冠水雞混淆,或其幼鳥與水雉幼鳥相淆,但銅翅水雉幼鳥並無黑色頸紋。[11][14][15]
Remove ads
分佈與棲息地
銅翅水雉主要分佈於南亞及東南亞一帶約11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包含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等,也亦可見於中國大陸西雙版納。[13][16]這個物種是一種涉禽,主要在富有挺水植物或漂浮植物的淺水沼澤、湖泊、水田、水庫、池塘或濕草地中棲息,海拔1000公尺以下。[13][12][17]相較於可適應小型的沼澤或池塘的水雉而言,銅翅水雉更依賴於大面積的濕地環境。[8]:279該物種不作長距離遷徙,是一種留鳥;但會因季節性的水文變化而進行局部性的移動。[8]:291[12]
習性
銅翅水雉行為整體與水雉相似,為日行性的鳥類,常單獨活動;非繁殖季時亦常成小群活動,有些個體(特別是雌鳥)甚至會在此時離開其領地覓食。[12][18][8]:278牠們生性較為機警但不畏人類,善於踩在漂浮植物上靈巧地行走,當受驚即會竄往水塘深處或躲往水下;也善於游泳或潛水。[11][13][12][19]不過這個物種一般很少起飛,但在危急時其飛行仍甚有力,但距離不長,往往僅能低飛幾公尺。[12][18]起飛時姿態類似於骨頂雞屬鳥類相似,會將腳拖於身後,頸部伸直。[18]
交配中的銅翅水雉
銅翅水雉採一雄一雌或一雌多雄制繁殖,全年皆可繁殖,但主要視當地季風季節而定,在印度、中國大陸則落在6—9月之間。[8]:291[10][12][18]在此期間,雄鳥會展現高度領域性並驅逐或與其他雄鳥爭鬥;而雌鳥也不例外,通常一隻雌鳥的領域會包含1—4隻雄鳥的領域,當中約60%的雌鳥會僅與一隻雄鳥的領域重疊。[12][21]雄鳥會以高頻率的叫聲以吸引雌鳥交配,而雌鳥也可能藉此評估雄鳥,且多偏好與發出發出最高頻率的雄鳥交配。[22]一份三年的觀察顯示雄鳥的領土約7,220±740平方公尺,而雌鳥的則約11,970±1,670平方公尺大。[23]且除了驅離同類,銅翅水雉也曾被觀察到驅離了白胸翡翠、棉鳧、白腹秧雞等其他物種。[14]

其巢成盤狀,常會築於蓮葉、百合葉或挺水植物上,是由水生植物簡單堆砌而成、結構鬆散的浮巢。[8]:291[12][18]
雌鳥每窩產卵3—6顆,每次產卵間隔約10天;卵的顏色多變,自淡黃色、褐色至深紅褐色皆有,且常帶有稀疏的黑色線斑或不規則紋路,大小在長34—40毫米、寬22—27毫米左右。[8]:291[10][12][21]雄鳥負責了大部分的育幼責任,會獨自孵卵約26—29天的時間,在此期間雄鳥會將跗跖及腳趾向前伸展,貼靠身體與翅膀孵卵。[8]:283,290[13][21]而後在照顧雛鳥的階段時,有時還可見雄鳥將幼鳥攜帶於身上奔跑;或遭遇危機時直接將雛鳥藏於翅膀下逃跑的行為出現。[12][18]雛鳥約在10周後即可獨立生活。[21]
與水雉不同的是,銅翅水雉的雄鳥在交配後兩個多月內不會嘗試再度交配,使得約四個月的季風季內通常僅會有一窩幼鳥。[8]:291而其卵的被捕食率相當高,一次觀察發現約有94%的卵會遭鳥類、囓齒動物或龜等掠食者食用;但與之相對應的是,雌鳥的產蛋耗能較低(約僅佔其體重的16.8%),這使得可以產更多卵以因應該情形。[21]
Remove ads
銅翅水雉會發出低沉粗啞的咕噥聲,以及類似「seek-seek-seek...」的聲音。[10]
物種現狀與保育
銅翅水雉主要依賴於濕地生存,且有遭受棲息地喪失和退化、人為干擾、非法狩獵及農藥的威脅,但仍為分佈廣泛、普遍可見的溼地鳥類。[16][10][19]濕地國際於2023年預估其個體約有5—10萬隻的規模。[24]雖然其族群趨勢未知,但據信其族群並未受到威脅而有到達易危物種的門檻,故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這個物種被列為無危物種。[16]惟因在中國大陸雲南的數量稀少,而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中。[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