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錨魚
捕鱼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錨鈎捕魚(英語:snag fishing)也稱錨魚(snagging)、錨捕(snatching)或惡鈎(foul hooking),是一種用魚線牽引的鋒利抓鈎(錨鈎)從外側刺入並鈎掛魚類身體的捕魚方式,通常使用細長鋒利的多尖鈎、甚至多鈎釣組來增加成功概率[1]。錨魚可能會分開使用魚餌、散餌或加重的擬餌將魚吸引到錨鈎附近,然後完全依賴捕魚者突然扯線時錨鈎的鋒利尖端「摳」進魚身,不像釣魚那樣需要魚主動將較小的魚鈎吞下後才能從魚嘴內掛住。

有些魚類(比如匙吻鱘)是不容易被魚餌輕易吸引的濾食性動物,用常見的垂釣方法並不十分有效,所以會使用魚網或直接物理穿刺的手段捕捉(比如刺魚、射魚以及錨魚)[2]。而那些可以被魚餌和魚鈎誘捕的掠食魚類,使用錨魚手段通常不被允許,因為這有違「公平追趕」(fair chase)的捕獵道德[3]而且容易引起過度捕撈(特別是使用多鈎釣組的時候)[4]。而且錨鈎的尖刺尺寸會對魚體外側造成較為嚴重的貫穿和撕裂傷口,即使釣後就放也會因為失血、感染和臟器創傷使得魚難以存活,在社會輿論上也會引發有關虐待動物的爭議[4]。
Remove ads
技巧
在將錨鈎拋入水中後,捕魚者會耐心等待魚接近,然後將魚線慢慢收回使得錨鈎緊貼魚的上方。在魚和鈎對準後,捕魚者會迅速扯線讓錨鈎回抽並掛住魚身,然後將魚一同拉出水面。
如果水質較清,捕魚者通常可以看到目標的身影和波跡,但錨鈎上一般會有比較鮮艷的布條幫助確定位置。現今的一些人還會使用水下攝像機直接觀察錨鈎相對魚的位置(即可視錨魚)然後扯鈎。
合法性
比起釣魚用的魚鈎,錨鈎的尺寸較大而且更為鋒利(因為需要刺穿帶有魚鱗的魚皮),對魚身所造成的創口也更大更深,如果鈎住魚鰓即使沒有直接把魚鈎死也會使其受較重的傷,就算被放流也很難癒合存活。加上錨鈎通常有多尖,有時會連帶鈎住多條魚,越是掙扎受傷越重,若是掙脫則可能直接撕下皮肉,因此被看做是較為血腥暴力不人道的一種捕魚方式。
在美國,錨魚的合法性和其它捕魚方式一樣受所在州的野生動物機構管控:
在英國,錨捕鮭魚、鱒魚和其它淡水魚是非法行為,違反1975年頒布的《鮭魚與淡水漁業法》(Salmon and Freshwater Fisheries Act 1975)的第一條[56]。在此之前,錨魚就在1851年被英國國會法令禁止,但禁令在當時僅局限於鮭魚和鱒魚,直到1961年發布的《布萊迪斯洛報告》(Bledisloe Report)判定錨魚並非商業或運動目的可以允許的捕魚方式,反而是偷獵常用的手段,因此在1975年將禁令修正並擴展至所有淡水魚[57]。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錨鈎屬於非法漁具,進行錨魚(特別是配用水下攝像頭的可視錨魚)作業會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第340條而犯有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輕者罰款、沒收並銷毀漁具,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但各地方政府的漁政部門的執法能力參差不齊,選擇性執法十分常見,因此錨魚現象仍屢禁不止。而且因為中國地方執法人員普遍對漁業學缺乏專業知識且有懶政心理,一些官吏甚至抱有官本位階級歧視的虛榮心,沒有深入學習了解釣魚文化的主觀能動性,許多路亞使用的三尖鈎擬餌也因為鈎的大致外形相似(雖然尺寸和鈎口寬度都相差很遠)而被直接武斷判定成了錨鈎而被禁用,許多釣魚人也被當做錨魚者而遭到逮捕和處罰。
另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