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孔真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孔真鯊
Remove ads

長孔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isodon),為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真鯊目真鯊科的其中一,最初被法國動物學家 Achille Valenciennes在Müller和Henle 1839年的Systematische Beschreibung der Plagiostomen中命名為Carcharias (Aprionodon) isodon。模式標本是一隻65公分的幼年雄鯊,可能是在紐約捕獲,該物種後來被移至真鯊屬[2]。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古巴墨西哥灣巴西南部到烏拉圭海域,深度0至20公尺,本魚體修長,呈紡錘型,鼻子長而尖,鼻孔前面有短的、寬三角形的皮瓣,眼大而圓,具有瞬膜,嘴巴寬闊,嘴角有清晰的皺紋。上顎兩側有12至15排牙,下顎兩側有13-14排牙,每顆牙齒都很小,呈針狀,中央尖角狹窄,邊緣光滑至微小的鋸齒狀。五對鰓縫很長,大約是背鰭基部長度的一半。背鰭2個,第一背鰭高且呈三角形,具有尖頂,起源於胸鰭尖端的前方。第二背鰭相對較大,起源於臀鰭。背鰭之間沒有脊。胸鰭小,呈鐮刀狀,尖端尖,體上部深藍灰色,下部為白色,側面有淡淡的淺色條紋,體長可達2公尺,棲息在近海的海灣、河口和沙岸,從過往紀錄,它會冒險進入德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平原的河流[3],本種在西北大西洋的族群會進行洄游,三月底至五月初,當水溫升至20 °C以上時,幼魚和成魚會抵達南卡羅萊納州附近海域,它們會停留到九月到十月中旬,直到水溫下降並向南遷移到佛羅里達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硬骨魚為主食,如大西洋鯡魚[4],胎生,在西北大西洋,交配發生在五月初至六月初,經過12個月的妊娠期後,幼魚大約在第二年的同一時間出生,雌魚每隔一年產下兩到六尾幼鯊。可做為食用魚,但不具商業性,通常是延繩釣偶然捕獲。

事实速览 長孔真鯊,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