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南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城南书院
Remove ads

城南書院,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由南宋張浚張栻父子創建,晚清幾經改制,今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Thumb
城南書院故址

歷史沿革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潭州知府張浚攜其子張栻在妙高峰創辦城南書院,親題院額「城南書院」,開闢屋宇31所、園地26處,設立監院、講堂和六齋(居業齋、進德齋、主敬齋、存誠齋、正誼齋、明道齋),其營造的「城南十景」既集麗澤堂、書樓、養蒙軒、月榭、卷雲亭人文之勝,又融南阜、琮琤谷、納湖、聽雨舫、采菱舟自然之秀。

乾道元年(1165),張栻開始在這裡授徒傳業。乾道三年(1167),城南書院山長兼嶽麓書院主教張栻與遠道而來朱熹在這兩書院輪流講學論道,後謂之「朱張會講」。二人在城南書院留下了《城南雜詠二十首》和《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德祐元年(1275),城南書院被元兵焚毀,十景亦荒蕪,後妙高峰南的蒼然觀擴建為高峰寺,張浚的手書院額仍存寺內。明正德二年(1507),湖廣省參議吳世忠和湖南提學道陳鳳梧首倡恢復城南書院。嘉靖四十二年(1563),長沙府推官翟台在高峰寺下建學堂五間,萬曆六年(1578)傾圮。

康熙五十三年(1714),生員易象乾等集資重建城南書院。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在各省興建23所省會書院,除湖南、江蘇、廣東、廣西四省各建兩所外,其餘各省均建一所,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皆名列省會書院,兩院共享一千兩帑金。乾隆十年(1745),湖南巡撫楊錫紱為解決學生求學和官吏授課的不便,遷城南書院於天心閣下舊部司衙門舊址,有講堂、齋舍、御書樓、禮殿等80間,御書樓藏書數千卷。乾隆四十二年(1777),湖南巡撫敦福修繕書院,並將天心閣併入。嘉慶五年、二十三年修葺[1]道光元年(1821),湖南巡撫左輔認為該地喧鬧,不利研讀,在妙高峰故址按原貌大規模復建,道光二年(1822)冬落成。遷址後的城南書院齋舍共120間,城南十景復現,於峰頂(今火炬樓址)增建南軒祠、文星閣,藏書萬餘卷,道光帝賜匾「麗澤風長」。

咸豐二年(1852)七月,太平軍進犯長沙,占據妙高峰日夜炮擊長沙城,城南書院亦為其所占,書院的堂室、齋舍、文廟皆為其所毀,書院所藏萬餘卷書籍字畫亦蕩然無存。其後,山長陳本欽等修葺。同治九年(1870),巡撫劉崑修葺。[1][2]光緒二十九年(1903)二月,湖南巡撫俞廉三創設湖南師範館,同年十一月,新湖南巡撫趙爾巽遷湖南師範館至城南書院,並將城南書院改制為湖南全省師範學堂,次年改為湖南中路師範學堂。宣統二年(1910),長沙爆發搶米風潮,民眾大肆破壞,湖南中路師範學堂遭焚毀。民國元年(1912),學堂改為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民國三年(1914)易名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後幾經改制,今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3][4][5]

Remove ads

校友教師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程潛何紹基郭嵩燾賀長齡賀熙齡李元度王先謙黃興陳天華楊昌濟楊毓麟等名士曾主講或修學於城南書院[5]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