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開羅宣言 (電影)

2015年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開羅宣言 (電影)
Remove ads

開羅宣言》(英語:Cairo Declaration)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中國大陸影片,其是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該電影以開羅宣言為主題,講述二戰期間同盟國軸心國之間的殊死較量,描述了國共抗日統一戰線和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

事实速览 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 基本資料 ...

主要情節

本片主角是石劍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重慶大轟炸中共延安方面派曾希聖重慶,把重要資料交給了蔣介石(馬曉偉 飾),軍技室密碼破譯專家石劍峰(胡軍 飾)憑着中共提供的資料,破譯了日軍情報,挽救了宋子文的生命[1]

石劍峰破譯出:「日軍可能是對美國要有行動。」上報何應欽(何政軍 飾)。蔣介石將該情報轉給美國美國總統羅斯福卻選擇相信美國自己的情報。石劍峰破獲日軍將進攻中途島的情報。蔣介石將情報轉送美國。羅斯福接見宋子文,「為了感謝中國人民對美國的幫助,我要送你份禮物。」禮物是一版由羅斯福親自設計的紀念中國抗日戰爭五周年的郵票[1]

岡村寧次派出大島一郎(黑木真二 飾)刺殺石劍峰。蔣介石取得山本五十六的行程電報,電報被送交羅斯福,山本五十六被美軍擊斃。大島一郎抵達重慶,見到妹妹江戶英子(韓雪 飾),並交給妹妹一枚藏有毒藥的戒指[1]

1943年11月18日,中國代表團乘專機赴開羅。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與英國首相丘吉爾會晤但話不投機,與羅斯福的會晤卻相談甚歡。在起草《開羅宣言》的會議上,王寵惠與英國、美國高官爭論,最終誕生了《開羅宣言》[1]

羅斯福逝世,重慶降半旗致哀。1945年7月26日,三國首腦及外長共同簽署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美國總統杜魯門認為日本拒絕投降,先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裕仁天皇最終發表《終戰詔書[1]

江戶英子扣下了毒戒,而石劍峰早就知道了一切。真相大白後,江戶英子不禁淚流滿面。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應欽在南京陸軍總部大禮堂主持受降典禮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1]

本片片長98分鐘,其中介紹開羅會議和《開羅宣言》的內容不到20分鐘。故事主線是虛構人物石劍峰的英雄事跡及戰火之中中日日常人物的愛恨情仇[1]

Remove ads

演員表

更多信息 演員, 角色 ...
Remove ads

海報爭議

Thumb
爭議海報,為飾演毛澤東的演員唐國強

根據歷史事實,當時參加開羅會議的有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代表中華民國蔣介石,後來三人的合影也被製片方作為電影海報的設計範本之一。但在對外公布電影海報時,首批公布的是一組四張演員單人海報,包括飾演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的三位演員,以及飾演毛澤東的本片大牌演員唐國強。這引起一些網民的不滿,質疑為何沒公布蔣介石的海報卻公布毛澤東的海報,也有的網友質疑片方和宣傳方想以此炒作[2]

2015年8月20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高調指責《開羅宣言》,稱「居然毛澤東出現在開羅會議,這實在是個大笑話」。[3]而《環球時報》稱馬英九被公知耍了[4]。隨後片方又陸續公布了一系列電影海報,包括蔣介石及宋氏三姐妹等等。片方還特別聲明並非炒作[5]

上映與票房

《開羅宣言》於2015年9月3日上映,取得800多萬元票房。片方對此票房成績並不滿意,導演溫德光表示:「.....票房表現不足以表達這部影片的真正價值,那一次發行確實有很多問題,不甘心。」發行方負責人、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趙軍認為「《開羅宣言》與同類型的大片《百團大戰》撞期,而《百團大戰》從上到下的宣傳聲勢都壓過了《開羅宣言》,再加上當時的發行公司沒有及時做出檔期調整的決定,所以造成了票房失利。」《開羅宣言》之後於2016年3月11日第二次上映,趙軍副會長在第二次公映時表示「這是對中國電影能否二次上映的一次摸索和嘗試。」趙軍說,在他的記憶中,二次上映的先例在中國沒有「這是我們對中國電影能否二次上映的一次摸索嘗試,不想讓中國電影有太多遺珠。焉知禍福,但這是對中國電影的負責任的態度。」趙軍透露,二次上映並不需要申請,首先是和各個院線溝通,先得到了電影院院線的支持,「沒有一家院線說不排片的」,然後「也和電影局打了一個招呼」。最後決定在2016年3月再上映,是看中這個檔期相對競爭較弱[6][7],第二次上映票房約50餘萬元[8]

香港於2016年10月27日於九龍灣淘大影藝戲院獨家上映。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