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閻子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閻子亨(1891年—1973年),名叔通,字行[1]:167,天津人,祖籍河北南宮縣,中國近代建築師、建築教育家及社會活動家,亦是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早期探索者[2],曾兼任北洋大學河北工學院天津工商學院講師、教授。天津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同時,曾任南開校友總會會長。

生平

閻子亨祖籍為河北南宮縣閻伍村,其曾祖父因家鄉洪災而逃往天津謀生而落籍天津[3]

1891年,閻子亨出生於天津北馬路西頭201號[2]。幼時曾經念過五年民塾,學習背誦四書五經等[3]

1912年,閻子亨畢業於私立南開學校。1913年3月至1914年6月,他在天津藥王廟小學河東小學任副司事、教員;1914年7月至8月,任天津郵務局試用郵務員[2]

辛亥革命後,香港大學為加強與中國各省的文化交流,曾派工科主任史密斯教授(英語:C.A. Middleton Smith)赴內地介紹學校情況,並希望各省派遣學生入學[4]:187。根據其要求,直隸省教育廳決定在香港大學設置八個公費生名額。1914年,閻子亨參加考試並順利錄取,後進入香港大學學習土木建築,一同考取的還有劉振華、石永澄、趙銘新、賈士清、史維華、齊振庸等人[4]:187

Thumb
1933年閻子亨設計建造的北洋大學北大樓

閻子亨於191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系。1925年,他創辦了亨大建築公司,即中國工程司的前身。作為中國近代較早設立的建築事務所之一,中國工程司以「風格樸素渾厚、工程堅固耐久」而著稱。1929年,閻子亨作為校友,免費為南開中學設計並捐資修築范孫樓[3]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占領天津,閻子亨因拒絕日偽當局職務而被抄家,其家人遷入天津英租界岳陽道由他設計的西式平房岳陽里居住,中國工程司也隨之遷入[2]。1938年至1942年,閻子亨參加了萬國函授學校(英語: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t School)建築系的學習[3]

Thumb
1946年10月17日,國立南開大學復校,前排右三為閻子亨

1949年以後,私人建築事務所被接收改制為國營建築設計公司,中國工程司停業[2]。閻子亨擔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兼園林廣場處處長[2]

1954年,天津人民體育館開工建設, 閻子亨是總負責人[2]

1958年8月,閻子亨任天津建築工程學院院長,1962年8月,該校併入天津工學院,成為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5]:103

閻子亨晚年擔任河北省建設工程廳副廳長,天津市建築工程局副局長[3]

Remove ads

作品

閻子亨是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早期探索者之一,在天津主持或參與設計了百餘處建築。其主要作品包括:和平路的壽德大樓、常德道的茂根大樓、解放北路的久安大樓、南開中學的范孫樓、新華路的元隆孫舊宅,以及市立師範學院、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大禮堂(今天津美術學院)、北洋大學的工程學館(南大樓)和工程實驗館(北大樓)、耀華中學體育館、丁樊英女醫師診所等[6]。天津大學圖書館和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保存了早年的設計手稿等建築史資料[6]

家庭

閻子亨的父親閻筱亭是天津地區頗有名望的木匠,曾參與建造石家大院、天興德金店、文昌宮小學等[3]

1914年,閻子亨與同為木匠世家的曹文淑結婚[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