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聞香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石自然,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生,原為薊州皮匠,後改名王森。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自稱法王石佛,創立聞香教,後稱大乘教(為區分於西大乘教,被稱為東大乘教)。王森從薊州遷居永平府灤州石佛口。聞香教信徒遍布北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六省以及瀋陽,信徒達二百萬。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王森被捕,下獄論死,行賄得釋。王森結交地方官、皇親外戚、宮廷宦官。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冀東大旱,王森弟子乘機製造輿論,擁戴王森起事,王森又被捕,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死於獄中。
王森死後,第三子王好賢繼承其教權。王好賢投永平道按察使袁應泰,隨其經略遼東。袁應泰死後投兵部,被委用打造軍器。天啟二年(1622年),教內王好賢、徐鴻儒、周印約定七省於八月中秋同時起兵。因計劃泄漏,五月,聞香教山東的大傳頭徐鴻儒於山東起兵,七月,於弘志(北直隸傳頭周印再傳弟子)起兵響應,被鎮壓。是為明末民變的先聲。天啟三年(1623年)冬,王好賢在揚州被捕,送京,天啟四年(1624年)初,被斬於西市。王森之子王好禮、王好義被流放。
王氏家族繼續暗中傳教。王森之孫、王好義之子王可就繼承教權,於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派門徒崔應時赴錦州,同錦州人、聞香教信徒胡有升持書獻豫親王多鐸,表示要扶助清朝。此事被明軍發現,崔應時入獄,胡有升脫逃至清。清兵入關,王可就率眾投入。王可就一支遂脫離聞香教。光緒《灤州志》記載,王可就被刺殺後,康熙帝賜祭,陰封其二子,追封其曾祖王朝鳳、祖父王森、父王好義。
清初,聞香教為避查禁,改名「清茶門」。順治七年(1650年),王好賢之孫王盬自灤州石佛口遷居盧龍縣安家樓,其子孫繼續傳播清茶門教。[1]嘉慶十八年至二十年,清廷抓獲清茶門及王氏傳教家族的主要成員,各判凌遲、流放等。
Remove ads
分支
清代大部分民間教派深受聞香教影響。聞香教衍生有紅封教、棒棰會、龍天道、圓頓教(李祖三部經)、大成教、清茶門等教派。[1]
紅封教馬三道、李守才,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密謀刺殺太子朱常洛,即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
棒棰會由王森再傳弟子周印所創。周印再傳弟子於弘志率眾起義響應徐鴻儒。
一些地方的聞香教將教名改為「大成教」。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