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爾卡季·舍甫琴科

苏联外交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尔卡季·舍甫琴科
Remove ads

阿爾卡季·米科拉約維奇·舍甫琴科烏克蘭語Аркадій Миколайович Шевченко羅馬化Arkadii Mykolaiovych Shevchenko;俄語:Аркад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евченко羅馬化:Arkadiy Nikolayevich Shevchenko;1930年10月11日—1998年2月28日),蘇聯烏克蘭裔外交官,前聯合國副秘書長[1][2][3][4]。舍甫琴科於1956年入職蘇聯外交部,1963年成為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1970年返回蘇聯成為時任蘇聯外交部長安德烈·葛羅米柯的高級顧問[1][4][5][6]。1973年舍甫琴科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2][5],1978年4月與蘇聯政府切斷關係,成為二戰叛逃美國的最高階蘇聯官員[3][5][7][8][9]。1985年出版回憶錄《與莫斯科決裂》[6][8][10]

事实速览 阿爾卡季·舍甫琴科, 出生 ...
Remove ads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930年10月11日,阿爾卡季·舍甫琴科出生於蘇聯蘇維埃烏克蘭東部霍爾利夫卡[1]。1954年畢業於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而後繼續進修課程至1956年[1][3][4]

1956年,舍甫琴科入職蘇聯外交部[1]。1963年,成為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離職前一度擔任高階顧問(Senior Counsellor)[1][4]。1969年9月4日,在中蘇核危機期間,舍甫琴科向美國外交官邁克爾·紐林英語Michael H. Newlin表示,中方錯誤地假定蘇聯最終會在領土爭端中妥協,也錯誤地假定蘇聯不會動用比戰術核武器更大的武器,並自稱是對華「鷹派[11][12]

1970年返回蘇聯,被任命為時任蘇聯外交部長安德烈·葛羅米柯的高級顧問[1][4][5][6]。期間,舍甫琴科親歷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蘇聯最高權力機關)的內部運作,有權參加政治局會議[4][8]

任職聯合國

1973年,舍甫琴科重返聯合國,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2][5][13]。此後的五年間,他領導了聯合國政治與安理會事務部(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uncil Affairs),即後來的聯合國政治和建設和平事務部英語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Peacebuilding Affairs[1][2][7]

1978年初,舍甫琴科與聯合國的工作合同續約兩年(年薪8萬7千美金),但同年3月31日蘇聯政府以「商議事務」等為理由希望舍甫琴科返回蘇聯數天[5][7]。舍甫琴科隨即決定與蘇聯政府切斷關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叛逃美國的最高階蘇聯官員,引起各大國際媒體廣泛關注[3][4][5][7][8][9]。也有稱其為有史以來叛逃的最高階蘇聯官員[5][14],或有史以來叛逃美國的最高階蘇聯官員[3][15],或有史以來叛逃至西方的最高階蘇聯官員[16]

叛逃美國

1978年4月6日舍甫琴科叛逃美國後,一度隱身消失[7][8][16];4月10日聯合國發言人公開宣布舍甫琴科叛逃、暫時被視為處於休假狀態[17]。蘇聯官方隨即要求聯合國將其解職,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也表態不支持聯合國和舍甫琴科的兩年續約合同[7][8][9]。隨後一個月內,舍甫琴科在聯合國的職位被替換[5]。此後,舍甫琴科被蘇聯官方以缺席審判的方式「處以死刑」[4][5]

1978年秋,舍甫琴科捲入了一起性醜聞,一位名為朱迪·查韋斯(Judy Chavez)的年輕美國女性公開宣稱她曾為舍甫琴科提供性服務,並獲得了3.5萬至4萬美金的報酬,且這筆錢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給舍甫琴科的資助[5][14][16][18]。舍甫琴科回應承認與朱迪有過「數周的約會」,但後者誇大了他所提供的報酬,還稱這些是克格勃特工慣用的手段[4][5][16][18]。而美國情報官員則否認了有關情報資金被用作性報酬的指控[5]。1979年,舍甫琴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稱,聯合國已經被莫斯科的特工嚴重滲透,紐約大概有300名克格勃特工,其中包括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的一位特別助理[19]

Remove ads

出版回憶錄

Thumb
1984年5月,舍甫琴科出席在美國白宮舉辦的一場私人晚宴。

舍甫琴科在叛逃美國後,一直在華盛頓地區生活,寫書、在各地舉行講座,並偶爾向美國官員提供信息[5][15]。1985年,他在美國出版回憶錄《與莫斯科決裂(Breaking with Moscow)》[6][8][20],該書曾長期榮登暢銷書榜單[10][13][14]。舍甫琴科在書中提到了他叛逃美國的原因,稱不願繼續做一個偽君子,並稱在1970年開始介入蘇聯最高層的政治生活後,「看到了蘇聯領導人的真面目,而不是他們希望別人看到的形象」、「蘇聯領導人並不相信他們向蘇聯人民灌輸的意識形態,也無意把社會主義的價值和原則落到實處,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特權」[6][8][20]。舍甫琴科還在書中披露,在1978年4月公開叛逃美國之前,他已在1975年私下向美國官員表態叛逃並尋求政治庇護,但此後迫於壓力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工作了2年半多、向美國提供蘇聯方面的情報[5][8][9][21];至1977年底,他開始擔心蘇聯官員已經對其間諜身份產生了懷疑,並表示蘇聯政府於1978年3月31日藉口電召其回國是他選擇叛逃美國的直接導火索[5]。舍甫琴科在書中還提到了有關1960年U-2擊墜事件古巴導彈危機等重大事件的一些內幕[9][20],以及1969年蘇共政治局內部關於對中國大陸發動核打擊的討論[9][20][22]

1986年初,舍甫琴科加入美國國籍,其宣誓儀式在華盛頓五月花酒店英語Mayflower Hotel舉行,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致親筆信歡迎其入籍,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威廉·H·韋伯斯特英語William H. Webster以及美國民主黨共和黨數名參議員參加了隨後的宴會[14][15]

1998年2月28日,舍甫琴科在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家中因心臟病突發(一說肝硬化[4])去世[3][18]

Remove ads

家庭生活

舍甫琴科的第一任妻子是列昂吉娜(Леонгина Иосифовна Шевченко)。她在1978年4月9日丈夫叛逃美國後回到莫斯科,隨後蘇聯方面於5月宣稱其因藥物過量「自殺身亡」[3][5][14][15][18],但舍甫琴科認為列昂吉娜的死為他殺所致[4]。二人育有一兒一女[3][5]

舍甫琴科的第二任妻子伊萊恩(Elaine)是美國人,二人由舍甫琴科的律師介紹相識,於1978年12月結婚。伊萊恩曾幫助舍甫琴科撰寫其回憶錄。她後來因癌症去世[3][5][8][14]

舍甫琴科與第三任妻子娜塔莎(Natasha)在教堂相識,後結為夫妻[3][4]。娜塔莎是移民,且與舍甫琴科有20歲的年齡差,二人的婚姻維持到舍甫琴科逝世[3][4]。逝世前舍甫琴科還有一個繼女[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