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爾賓·西瓦克

波蘭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尔宾·西瓦克
Remove ads

阿爾賓·西瓦克波蘭語Albin Siwak;1933年1月27日—2019年4月4日[1]),波蘭共產主義、民族主義政治家、經濟官員、外交官。他年輕時做過建築工人。20世紀80年代初,他是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成員,代表正統斯大林主義反猶主義路線。在波蘭人民共和國後期,他被派駐利比亞從事外交工作。在第三共和國時期,他成為一名具有民族主義觀點的回憶錄作者。

事实速览 阿爾賓·西瓦克 Albin Siwak, 個人資料 ...
Thumb
阿爾賓·西瓦克位於倫貝爾圖夫公墓的墓地
Remove ads

生平

阿爾賓·西瓦克出生於沃沃明。其父名為約瑟夫·西瓦克,其母名為切斯瓦娃·西瓦克(本姓梅爾恰雷克)。1935年,他隨家人遷居華沙普拉加區波蘭語Praga。他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師,也是波蘭社會黨的成員,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2]德占時期,他與家人一同居住在華沙。[3]1944年,他在一次手榴彈爆炸中受傷,失去了一隻眼睛和幾根手指。[4]戰爭結束後,他隨父親前往「收復的領土」,在盧特雷村波蘭語Lutry,約瑟夫·西瓦克被任命為村長。[2][5]

完成七年制基礎教育後,[6]阿爾賓·西瓦克於1950年前往華沙尋找工作,[7]被分配到馬爾沙烏科夫住宅區波蘭語Marszałkowska Dzielnica Mieszkaniowa的建築工地工作,先後擔任砌磚工和混凝土工人,後來成為住宅區建設的施工班長。作為勞動先進分子,他於1952年被授予功勳十字勳章波蘭語Krzyż Zasługi[3]西瓦克逐漸在全國範圍內獲得知名度,被官方媒體宣傳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模範工人」。

他於2019年去世。[1]

Remove ads

政治活動

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

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一直是工會的積極活動者。1968年,西瓦克加入波蘭統一工人黨[8]在黨內與非正式的民族共產主義派別,即所謂的「游擊隊派波蘭語Partyzanci (frakcja PZPR)」結成一系。[9]他是波統工黨第八、九、十次代表大會的代表。[3]1972年至1981年間,他擔任「華沙東城」建設聯合企業裝配工程車間黨支部第一書記(他自1953年起便在該企業工作)。[3]他是波統工黨華沙市委成員,並自1978年起進入市委執行委員會。[3]1980年至1982年,他擔任「建築業、建材工業及住房合作社獨立工會總委員會」副主席。1979年,他被工會代表大會選為世界工會聯合會成員。

1980年10月6日,西瓦克成為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委員會波蘭語Komitet Centralny Polskiej Zjednoczonej Partii Robotniczej候補委員。從1981年7月起,直至1990年1月該黨解散,他一直是波統工黨中央委員。[10]1981年至1986年間,他是波統工黨中央政治局波蘭語Biuro Polityczne KC PZPR成員。[11]在這段時間裡,他還兼任黨中央「申訴與干預委員會」主席。

八十年代

在20世紀80年代,西瓦克與塔德烏什·格拉布斯基波蘭語Tadeusz Grabski斯特凡·奧爾紹夫斯基斯坦尼斯瓦夫·科喬韋克波蘭語Stanisław Kociołek米羅斯瓦夫·米萊夫斯基波蘭語Mirosław Milewski (generał MO)等人一道,是黨內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2]在「團結嘉年華波蘭語Karnawał Solidarności」時期過後,他逐漸失去了在波統工黨中的核心地位。[13]

在20世紀80年代,西瓦克是團結工會的公開反對者與批評者。[14]他指責團結工會成員犯有刑事罪行,並擁有巨額財產。[15]根據團結工會發布的通報,1980年9月30日,西瓦克曾向體制內工會代表表示,軍隊和警察中已組建了專門部隊,用於鎮壓社會抗議活動(包括打壓團結工會的活動人士)。據稱,這些部隊計劃在1980年12月左右投入使用,因為波統工黨預期那時團結工會的支持率將會下滑。西瓦克還提到,一個由六人組成的「救國軍事委員會」已經組建,其核心成員包括沃伊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切斯瓦夫·基什恰克[16]他認為,有工人因受團結工會的壓力而選擇自殺。[17]西瓦克本人則辯稱,人們錯誤地把他當作團結工會的敵人,因為他在工會中也有朋友。他強調,自己只是曾提醒朋友警惕工人自衛委員會波蘭語Komitet Obrony Robotników的活動人士。[18]儘管其觀點偏激、表達能力有限(據未經證實的說法,他的所有演講稿都是由理夏德·貢塔日波蘭語Ryszard Gontarz撰寫[19]),西瓦克仍成為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工人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黨內一部分人將他塑造為反對萊赫·瓦文薩的主要人物,並宣稱他才是真正代表工人的聲音。[20]1981年5月底,波蘭電視台播出一則批評西瓦克的報道。作為回應,來自羅茲省的105位工會組織負責人聯名簽署公開信,為他辯護。[21]西瓦克還與蘇聯工會保持聯繫,並得到了總部設在赫爾辛基的「國際建築、木材工業與建材工業工會聯合會」的支持。[22]

西瓦克在黨內指控他人濫用職權方面始終沖在前線。他對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亞的政策持否定態度。[23]西瓦克認為,知識分子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忠誠度上不可靠,相比之下,出身工人階級、階級立場堅定但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工人則更值得信任。[24]他對黨內的改革派持批評態度,尤其是針對副總理、《政治》周刊總編輯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14]西瓦克與拉科夫斯基常被拿來對比。[25]他認為拉科夫斯基暗中支持團結工會,[26]並奉行「對團結工會乃至反革命力量的機會主義和投降主義政策」。對此,拉科夫斯基多次向沃伊切赫·雅魯澤爾斯基表示,西瓦克的所作所為對波統工黨不利。[25]此外,西瓦克對波蘭記者協會波蘭語Stowarzyszenie Dziennikarzy Polskich主席斯特凡·布拉特科夫斯基波蘭語Stefan Bratkowski也極為反感,兩人長期存在矛盾。[27]而在西瓦克受到抨擊時,周刊《現實波蘭語Rzeczywistość (tygodnik)》編輯部常常出面為他辯護。[28]

他是波統工黨內最主要的反猶分子之一。20世紀80年代,他暗示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是猶太人,並指控其為外國間諜。他宣稱團結工會的代表們成立了一個猶太工會,由猶太裔顧問組成,並依靠以色列廣播電台獲取情報。[14]他也曾對斯特凡·布拉特科夫斯基提出反猶指控。[24]

他為實施戒嚴辯護,認為這是為愛德華·蓋萊克政府所犯錯誤所付出的代價。[29]

1986年,西瓦克出任「斯克拉」建築體育俱樂部波蘭語RKS Skra Warszawa副主席,並倡議在華沙修建「為保衛人民政權而犧牲者紀念碑」。[3]同年,他被任命為波蘭人民共和國駐的黎波里大使館參贊。1987年,他當選為委員會主席,負責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保衛圖卜魯格及周邊地區而犧牲的波蘭人。[2]1990年3月(另有資料稱為1月[30]),他被時任外交部長克日斯托夫·斯庫比謝夫斯基波蘭語Krzysztof Skubiszewski免去外交職務。[31]

Remove ads

第三共和國時期

1990年後,西瓦克成為波蘭共和國社會民主黨的成員,但因與萊謝克·米萊爾發生衝突,被開除出黨。之後,他短暫加入了民族黨「祖國」波蘭語Stronnictwo Narodowe „Ojczyzna”。退休後,他投身寫作與時事評論工作,還曾擔任「保衛戰爭遇難者紀念符號社會委員會」理事會成員。[32][33]

晚年,西瓦克開始轉向「萊赫帝國」的偽史論,並宣稱自己在利比亞發現了萊赫亞的遺蹟。[34]

在文化中

由於其引發的爭議以及教育背景的缺乏,阿爾賓·西瓦克在20世紀80年代成了笑柄和人身攻擊的對象。多數嘲笑和攻擊集中在他的身體殘疾上。斯特凡·布拉特科夫斯基曾稱他為「法爾科內蒂」(來自電視劇《富人,窮人英語Rich Man, Poor Man (miniseries)》中的角色,該角色有一隻玻璃眼),這一說法引發自由派內部不滿,要求布拉特科夫斯基為此向西瓦克道歉。[35]在第一屆「全國真實歌曲評選」活動——《禁歌》專場上,馬切伊·曾巴蒂波蘭語Maciej Zembaty表演了一首名為《班組長阿爾賓》的諷刺歌曲,亞采克·費多羅維奇波蘭語Jacek Fedorowicz也曾以他為笑料。[36]他的職業——混凝土工人——在公眾眼中逐漸被諷刺為黨內「頑固派」(「混凝土」(beton)在波蘭語中也有「僵化」的隱喻)而非真正的技術工人。[10]面對這些嘲弄,1981年8月,西瓦克回應道,比起身體殘疾,精神上的殘疾更可怕。東德媒體對針對西瓦克的攻擊進行了詳細報道,《新德意志報》曾報道說,一群流氓聚集在西瓦克的住所前,對他進行辱罵並投擲石塊。[21]

2001年,一部名為《我,一名建築工人》的紀錄片問世(導演:瑪麗亞·茲馬日-科恰諾維奇波蘭語Maria Zmarz-Koczanowicz,編劇:特蕾莎·托拉尼斯卡波蘭語Teresa Torańska),該片聚焦於阿爾賓·西瓦克的生平與經歷。[3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