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伯人之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伯人之舌》(阿拉伯語:لسان العرب,羅馬化:Lisān al-ʿArab),又譯為《阿拉伯語大辭典》、《阿拉伯語言大全》[1]、《阿拉伯語》[2][3]等,是由易弗里基葉學者伊本·曼祖爾(又譯蒙祖爾、曼佐爾等)於1290年編成的一本阿拉伯語辭書,共有約80000條詞條。詞條按詞根字母的尾字母排列[4],這也是阿拉伯語傳統辭書的排列方式,被稱作「西哈赫」(阿拉伯語:صحاح,羅馬化:Ṣiḥāḥ),有時譯作「韻腳排列」。[5][2]詞條的釋義包括對詞義、語法、詞法、教律、文學、古蘭經和聖訓的詮釋。[4]是目前最詳盡、也是最知名的阿拉伯語詞典。[6]
編者伊本·曼祖爾曾在埃及開羅編寫局任職,後任的黎波里法官,是著名的伊斯蘭教法學家,有甚多著作。《阿拉伯人之舌》中引用了許多前人著作,如艾布·曼蘇爾·艾資哈里的《純潔語言詞典》(Tahdhīb al-Lugha)、伊本·希代的《詞語精華》、伊本·杜萊德的《詞語總匯》(Jamhara fi 'l-Lughat)、宰邁赫舍里的《修辭詞典》和《<聖訓>生僻詞語》等。[4]埃及學者艾哈邁德·愛敏在其《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中評價該書「收集了很難收集到的語料」,引用的大量資料可作為輯佚的重要依據,但「從創新的角度看,則沒有新意」。[7]
Remove ads
版本
《阿拉伯語大詞典》第一次印刷一般認為是公元1882年由埃及布拉克(بولاق,一譯「布拉格」)的艾米里亞印刷總局按伊本·曼祖爾的手稿出版的「布拉克」版,共有10卷20章。[4],後又出版二十卷版。但據伊格納提烏斯·穆拉德蓋亞·多桑所說,該詞典在18世紀已有伊斯坦布爾的印刷版。[8] 1955年,黎巴嫩貝魯特薩迪爾出版社(Dar Sadir)在布拉克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詞條中的標點符號,並將其中的內容分段,每頁分為兩欄,使原來的20章增至65章,其後又出版了彩印版,每頁三欄,並增補了科學和藝術詞條。[4]埃及開羅的知識出版社亦出版了一個補正版,對詞條的出處進行了一些勘正。[4]
- 埃及「布拉克」版:Bullag Misr al-Matb'ah al-Kubra al-'Amiriyah; 1883, vol.,1[9]
- 另一「布拉克」版: Al-Maṭbaʿa al-Kubra al-Amirīya,布拉克; 1883 - 1890,全20卷[10]
- 貝魯特薩迪爾版(Dar Sadir); 1955 - 1956,共十五卷
- 伊朗版:Ādāb al-Ḥawza; 1984,共18卷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