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里斯基爾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里斯基爾環形山(Aristillus)是月球正面位於雨海東部的一座撞擊坑,據推測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但另一些來源認為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2]。1645年約翰·赫維留曾首次對它進行過描述,其名稱取自古希臘天文學家薩莫斯島的阿里斯基琉斯(Aristilus of Samos,約公元前四世紀末-公元前三世紀初),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東北偏北及東北分別毗鄰卡西尼環形山和特埃特圖斯隕石坑、南面和西南分別靠近年輕的奧托里庫斯隕石坑及更古老的阿基米德環形山,它的東西二面分別綿延着逶迤崎嶇的高加索山脈和斯匹次卑爾根山脈,而西南則坐落了雨海的一處小海灣-眉月灣[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33.88°N 1.21°E[4],直徑54.37公里,深約2.41公里[5]。
阿里斯基爾環形山外觀輪廓類似圓角六邊形,寬闊的外側坡聳立在周邊平坦的月海背景之上,其內側壁呈典型的階地狀結構,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160米[5],內部容積約2428.05立方千米[5],坑內地表凹凸不平,沒有熔岩覆蓋層。北側內壁上階地結構已坍塌。坑底中央簇集着三座約高出坑底900米,由含80-85%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GNTA2)和輝長斜長岩(AN)構成的錐形丘。阿里斯基爾環形山還擁有一個延伸距離超出600公里的射紋系統,隕坑周邊地表的施羅特亮度等級達到4½°。
在阿里斯基爾環形山北面可看到一座幾乎已被雨海熔岩完全淹沒的幽靈坑殘跡,現僅剩一部分壁沿略高出月海表面,它的南側壁沿上覆蓋有阿里斯基爾環形山的噴出物。
阿里斯基爾環形山另一個有趣的特徵是覆蓋在東北坑壁上呈V字狀叉開的暗黑色條紋,叉紋的底端位於內壁下部階坡上,而二頭則位於隕坑外側坡盡頭。這道叉紋極有可能是撞擊發生時飛濺出的熔融物。根據克萊門汀號獲取的數據,該暗紋中氧化亞鐵(FeO)的含量超過了2-4%,這也解釋了為何它的反照率比周邊岩石更低。
阿里斯基爾環形山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及《內側壁帶有深色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7]。
Remove ads
衛星坑
按慣例,最靠近阿里斯基爾環形山的隕石坑將通過在月圖上其中心點旁標註的字母來識別它們。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