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窯莊窖藏
1982年2月在中國江苏省淮安地区盱眙县穆店公社马湖大队南窑庄(今属穆店镇马湖村)东南出土的一处文物窖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窯莊窖藏,又稱南窯莊金器窖藏[1],是指1982年2月在中國江蘇省淮安地區盱眙縣穆店公社馬湖大隊南窯莊(今屬穆店鎮馬湖村)東南出土的一處文物窖藏,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該窖藏發現時距地表深1.4米,窖穴下部周壁直徑約2米,殘深0.6米。窖內藏有1件青銅壺,壺口蓋有1件金獸,壺上罩有1件倒扣的銅盆,壺內盛放有11塊金版和25塊金餅。窖藏文物包括戰國時期楚國文物及西漢武帝時期文物,應為西漢前期埋藏。
出土
南窯莊位於盱眙縣東南22.5公里處,1982年2月10日,馬湖大隊公路生產隊隊長萬以才與同隊十多名農民在南窯莊東南田邊清理水渠,眾人將渠道分段清理,萬以才的三弟萬以全在其負責渠道的淤泥中挖到了後來被稱為「南窯莊窖藏」的文物遺存。在萬以全用鐵鍬清理淤泥過程中,挖出一個破碎的銅盆,然後他蹲下取上露出的金獸,金獸底部凹陷處嵌有幾塊金幣。萬以全、萬以才及其四弟萬以年在阻止他人靠近後,挖出裝滿金幣的銅壺,出土時壺內有少量水汽,但並無泥土和積水。挖出銅壺後,萬家兄弟將所有文物帶回家,他們的家人曾打算將壺內的金子平分給三家,並將壺分給發現者萬以全,但被三兄弟拒絕,家人討論後決定將文物交給政府。約上午9點,萬以才攜帶兩塊金子前往鄉政府,其他的則被放入箱子中由家人嚴加看護[2][3]。
萬以才到穆店鄉政府時,恰逢鄉里開大會,便直接衝到主席台將兩塊金子交給書記戴天全。戴天全讓秘書聯繫盱眙縣政府,然後聯繫盱眙縣人民銀行,約定進行鑑定。萬以才帶來的黃金在人行辦公室被鑑定為含金99.9%的純金,縣人行行長在得知出土的黃金足有幾十斤後,立即聯繫相關人員前往萬家。當日中午,盱眙縣公安局副局長錢永華接到報案,率人帶相機開車直赴南窯莊,由於圍觀村民眾多,到來的警察與馬湖大隊書記、隊長以及萬家人維持秩序,錢永華讓萬家把寶物取出,在院內桌子上清點、拍照,向村民宣傳文物法規,並宣稱出土文物為銅器,趁機將文物搬到車上[4]。下午4點多,萬家兄弟在警察護衛下將文物送進盱眙縣人民銀行金庫[2]。
南京博物院(以下簡稱「南博」)時任辦公室主任徐湖平得知消息後立即向院長姚遷匯報,南博第一時間派考古部李文明和錢鋒兩人前往調查,並要求將出土文物入藏南博。而縣人行則將此消息上報給北京總行,由於中國錢幣博物館正缺少「郢爰」金幣,也派人徵調,並答應給盱眙30多萬資金補償。由於擔心盱眙當地不會輕易將文物交給南博,時任南博副院長梁白泉首先前往江蘇省有關主管部門,南博取到省政府文件後經淮陰地委蓋章,而後連夜趕往盱眙要求將文物交給南博[4][3]。2月11日上午,萬家兄弟又乘警車將文物送到南京博物院地下金庫。經文物專家清點,該批文物包括鏤空網套銅壺一件,金獸、金餅等金器若干,其中金獸重9公斤,其他金器重11公斤[2]。
穆店中學語文老師馬培文是當地報道員,得知消息後立即用電話上報了這一新聞。2月10日當晚,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廣播了文物出土消息。2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進行相關報道。其後中國各地報紙相繼報道。萬家兄弟除受到記者採訪外,還獲得了政府發放的獎狀及南京博物院獎勵的1萬元獎金。萬家得到獎金後,萬以全分得5000元,萬以才和萬以年各分得2500元,獎金被用於購買拖拉機和翻蓋房屋。公路小隊其他人也希望分得獎金,最終在政府干預下不了了之[2]。馬湖大隊得到南京博物院獎勵的5000元獎金,被用於購買通電用的變壓器[4]。
南博考古人員在出土地點進行清理及發掘,發現金獸離地面1.2米,銅壺被放置在生土面上,壺上原本倒扣有一件寬沿薄壁的銅盆,出土時已僅存碎片,壁厚1公釐,從口沿殘片量得外徑27公分,內徑約21公分。考古人員從直徑約2米的範圍內清理得到銅壺上脫落的十幾枚梅花釘和一件獸面銜環的頭飾。經專業發掘判斷,出土文物為窖藏,窖穴露口處已被破壞,窖穴下部直徑約2m,殘餘深度為0.6m[5]。
Remove ads
窖藏文物
錯金銀重絡飾壺,或稱錯金銀梅花釘飾虬龍套銅壺、陳璋圓壺,戰國時期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通高24公分,口徑12.8公分,腹徑22.2公分,重6250公克。該壺侈口、束頸、廣肩、弧腹、圈足、平底。頸部和圈足飾有錯金斜方格雲紋,肩腹部飾有錯銀斜方格雲紋。肩部以下罩有銅絲鏤空網罩,分上下兩部分一次鑄成,上部網罩與壺肩部焊接,下部與圈足相接,上下接縫處由一橫箍相連。網罩由76條蜷曲起伏的長龍構成,兩龍相接處綴有576隻梅花釘。橫箍飾有錯金流雲紋,4個獸面銜環和4個立獸豎耳相間布置於橫箍之上;首面鑲嵌綠松石,銜環飾有錯金流雲紋;立獸為虎形,通體錯金銀[6]:427。銅壺出土時呈銅綠色,網罩腹下部因鏽蝕殘損與圈足分離,一個獸面銜環和部分梅花釘脫落,後修復完整[5]。
銅壺口沿內刻有11字銘文,釋讀為「廿五重金絡壺,容一斗五升」[a][7]。圈足外緣刻有銘文,出土後因多鏽蝕,刻劃淺,僅可識別四個字[5]。清理識別圈足銘文為「隹王五年,奠昜陳得再立事歲,孟冬戊辰,齊臧鈛孤,陳璋內伐郾勝邦之獲[b]」。根據圈足銘文可知該壺為戰國時期燕國鑄造,後被齊國將領陳璋所得帶回國[3][6]:427。反映了齊宣王六年(前314年),齊國趁燕國內亂派匡章(即銘文中的「陳璋」)率軍攻滅燕國的史實。圈足銘文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藏陳璋方壺銘文基本相同,僅「齊」字在方壺上為「大」字[8]。
金獸為西漢時期文物,窖藏中被用作壺蓋,扣蓋在圓壺頂部。金獸長16公分,寬17.8公分,高10.2公分。金獸重9公斤,含金量99%,為出土戰國金器最重的一件。金獸通體金黃,空腹、厚壁,澆鑄而成,以捶揲塑形。腹壁刻篆書「黃六」二字,獸外形似豹,屈腰團臥,作蜷伏狀,雙目圓睜俯視,耳貼腦門兩側,獸首靠前膝,頭頂有一環,四肢前伸置於頷下,頸部三道項圈,項背部有環形立鈕,尾巴經襠下穿過纏繞在腹部,遍體鏨刻圓斑魚鱗形紋飾[3][6]:435[9]。金獸原本的實際用途仍有爭議,有權器、鎮庫獸、博具或用於壓席等猜測[10]。

窖藏中共有11塊金版,上印篆書陰文「郢爰」方印,為戰國時期楚國貨幣,總重3243.4公克[c],含金量全部為99%[d][5]。
Remove ads

窖藏中共有金餅25塊,總重7663.4公克,大部分底面刻劃有陰文文字。姚遷《江蘇盱眙南窯莊楚漢文物窖藏》一文中將所有金餅分為三個類型,分別為Ⅰ式,圓餅狀,表面微隆,底面微凹;Ⅱ式,背面中空,底面為圓形或不規則圓形;Ⅲ式,背面中空,底面為橢圓形。姚遷曾推測Ⅱ式為麟趾金,Ⅲ式為馬蹄金[5],黃盛璋等學者也曾對姚遷的推測表示贊同[7]。秦士芝《對盱眙南窯莊出土金餅的認識》一文認為壺內金餅屬秦代而非西漢[12]。2011年海昏侯墓出土大量鑲嵌掐絲金帶和玉片(或琉璃片),外形完全模仿馬蹄和麟趾的黃金貨幣後,中空橢圓形和中空圓形的金幣不再被認為是馬蹄金和麟趾金,重新被歸類為金餅。楊君《戰國秦漢金餅貨幣類型考略》認為中空金餅在戰國時期曾在多個諸侯國普遍流通,其流通的下限可能為秦朝[13]。
Remove ads
備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