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碧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碧蘭(1902年6月10日—1987年),湖北黃陂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生平
1902年6月10日,陳碧蘭出生於湖北黃陂的一個富裕家庭。1918年進入湖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因逃婚而來到上海。1921年3月,陳碧蘭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介紹人為陳潭秋。1924年隨李大釗等人前往莫斯科,當年10月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a],1925年從莫斯科回國,最初在開封的中共河南省委工作。1925年秋,陳碧蘭從河南回到上海工作。暫任中共上海區委書記的王一飛讓她擔任區委婦女書記,但她謝絕,而要求到上海曹家渡部委工作,擔任婦女書記。但一個月後,她還是接受了王一飛原先的安排,從曹家渡搬到閘北三益北里的機關,擔任《中國婦女》雜誌的編輯(與楊之華共同擔任)[2]:305,1925年8月起擔任中共上海區執行委員會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擔任雜誌主編期間,陳碧蘭曾撰有多篇婦女權益問題的稿件。[3]:38[4][1]:52。
1927年4月,陳碧蘭作為上海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由於參與黨內托洛茨基派活動與彭述之被一併開除出黨。1946年5月1日,陳碧蘭在上海創辦了托洛茨基主義的雜誌《青年與婦女》[b],出版活動持續到1948年前往香港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碧蘭被迫前往越南,之後前往第四國際駐地法國巴黎。1973年,陳碧蘭定居美國。1987年去世。[3]:38[4][1]:52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在上海期間,陳碧蘭和羅亦農成為戀人。自蘇聯回國之後,在上海期間,陳碧蘭的上司是中央宣傳部主任彭述之。幾個月後,與彭述之建立戀愛關係,並生活在一起[5]:455-456。1925年,陳碧蘭和彭述之結婚,並育有一女陳映湘[4][6]:493。陳碧蘭移居歐美後,曾撰寫有關於其參與中國革命的回憶錄[7]。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