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黯隱居石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黯隐居石室map
Remove ads

24°28′5″N 118°6′19″E

事实速览 陳黯隱居石室, 廈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

陳黯隱居石室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梧村街道金榜山社區金榜山北側山腰(金榜公園內),「玉笏」石下方,是廈門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

金榜山海拔高度51米,又稱場老(陳黯號)山。遺址係由巨石互為倚疊而形成的天然洞室,洞口朝西北,面寬約6.5米,進深約11米,洞內最高處為4.5米[2]。所在地管轄的街道與社區地處思明區的中部,四周地形原為丘陵。遺址位於金榜山山腰巨石下,自山下有道路通往石室,附近無建築。[3]

歷史

人物

陳黯(約805年-870年),字希儒,祖籍河南潁川[4]。是唐代徙居廈門島「南陳北薛」中陳氏家族名人之一。著作有《裨正書》三卷,《潁川先生集》五卷[5]

陳黯從小聰明異常,10歲能詩文,13歲罹患天花病,成了麻臉。他曾拜見清源縣令,縣令戲弄其臉有痘癍:「君藻才花貌,應作詩自詡。」陳黯隨即應道:「玳瑁應難比,斑犀豈不加。天嫌未端正,滿面與裝花。」[4]該詩載於《全唐詩》中,題為《自詠豆花》[6]

陳氏自唐會昌咸通年間屢次應試落第多達18次[2][4]。唐乾符元年(874 年)春,因兒孫婚事到廈門,事畢即隱居此石室[3]。晚年,陳黯在此地吟詩作賦,休閒垂釣,亦面向附近兒童教書。他屢試不第,故自號「場老」(科場老手)。陳黯葬於東坪山,其墓一同列入廈門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影響

陳黯逝後,金榜山吸引了張翥朱熹陳獻章丁一中劉存德等後世名士前來尋訪,緬懷憑弔,題詩作記。

其中張翥有詩云[5][7]:190

廈門志》中留有署名為朱熹的七律詩《金榜山》[5]

Thumb
署名為朱熹的《金榜山記》

及《金榜山記》。該文由現代書法家謝澄光書,新刻在石室附近的石壁

金榜山,在嘉禾二十三都。北有嶺,曰薛嶺。嶺之南,唐文士陳黯公居焉;嶺之北,薛令之孫徙居於此。時號南陳北薛。

黯公十八舉不第,作書堂於上,人稱曰場老。山澗有石,名釣魚磯;堂側石高十六丈,名玉笏。所居有動石,形甚圓,每潮至則自動;天將風,則石下有聲,名虎礁。宋寧熙中,邑尉張翥詠嘉禾風物,有「尤喜石能翻」之句;正謂此也。

宋淳熙二年春,新安朱熹謹拜贊曰:猗歟陳宗!浚發自虞。協帝重華,順親底豫。克君克子,裕後有餘。胡滿受封,平陽繼世;至於大邱,節義尤敷。更考相業,聲名不虛;深羨釣隱,高尚自如。爰及五代,配天耀祖;剖符錫袞,遍滿寰區。更秉南越,有分開土;宋室納款,臣節弗渝。丕顯丕承,此其最著。子孫繩繩,別宗寡侶;源深流長,猗歟那歟!

嘉禾名勝記》載金榜山上還有「場老迎仙」等字,世傳為朱熹遺筆[7]:78

明詩人丁一中留有兩首五絕[5]

第二首中的「釣磯」原位於海邊,即陳黯垂釣處[7]:78。民國時「磯在田中」[7]:190。今已不存

延伸

Thumb
丁一中詩刻

丁一中詩刻

丁一中除兩首五絕外,還留有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被鐫刻在洞室西北30米處石頭上上鐫有明隆慶六年(1572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吟詠陳黯的行書直題七言絕句一首,字幅高1.55米,寬0.7米,詩云:

現狀

Thumb
1995年,陳黯隱居石室洞口上方新鐫刻「釣隱」二字
Thumb
從石室內向外看,可見陳黯石雕坐像

1995年,廈門市政府撥款修葺,置陳黯石雕坐像,並在洞口巨石上鐫刻「釣隱」2字[4]。現遺址已成為金榜公園「海濱鄒魯」景點的一部分[4]

保護範圍

由石室四至各端外延30米為界[註 1]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