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陝西省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陝西省圖書館,簡稱陝圖,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的公共圖書館,隸屬於陝西省人民政府,直屬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管理[2]。是中國大陸成立較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3]:316,也是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作為陝西省最大的藏書機構以及目錄、業務輔導、協調與協作中心[4]:136,陝西省圖書館不僅囊括圖書、古籍、報刊,還有電子圖書、試聽文獻、縮微製品等諸多文獻的館藏,還同時承擔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陝西分中心的功能。截止2020年年底,館內總藏量5,512,118冊(其中圖書4,390,410冊、古籍328,352冊、報刊641,221件、試聽文獻71,740冊、微縮製品308件、其餘80,087冊/件)、電子書3,601,758種[5]。
陝西省圖書館是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的國家一級圖書館[6],亦是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7][8]。圖書館的始建可追溯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創立的陝西圖書館[9]:19-20,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正式開館[4]:136[9]:19-20,歷經多次遷址及更名。現主要運營三座館舍,主館位於碑林區長安北路18號,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負責設計[10]:89,2001年9月30日正式開館[11]:291。建築面積47,000平方公尺(510,000平方英尺),讀者閱覽座位1657個。少年兒童分館位於西大街正學街南口,館舍面積近1,400平方公尺(15,000平方英尺),閲覽座位接近110個[12]:666。新館位於雁塔區天谷七路899號,2022年4月26日正式開館,佔地85.6英畝(34.64公頃;0.13平方英里),讀者閱覽座位4,000個[13]。
Remove ads
歷史
陝西省圖書館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當時名稱爲陝西圖書館。是由前之官書局、味經書局、圖書局歸並而來[9]:19-20。味經書局原設於三原縣,時任陝西省提學使劉廷琛詳細考察味經官書局後,經陝西巡撫曹鴻勛批准,於圖書課內附設圖書局,將味經官書局遷移至省城學務公所[9]:27。宣統元年(1909年),陝西巡撫恩壽、提學使余堃據奏摺陳奏朝廷,經由輔政大臣醇親王載灃硃批備案,陝西省圖書館於宣統元年八月[註 2]間正式開館[9]:28,初址位於西安梁府街原梁化鳳府址學務公所,首任館長為賀伯箴。設立監督、會辦、分校、掌收四人,但因位置偏僻、規模過小,所以瀏覽者寥寥無幾[14]:25。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新政權。但軍閥連年混戰而導致的民不聊生,陝西圖書館的經費也難以得到保障,時辦時停[14]:25。1915年,時任陝西圖書館館長王文芹經多方奔走,於同年5月將圖書館遷至處於鬧市區的南院門,同時將東臨的「勸工陳列所」和南院門的「西安碑林」一併劃歸圖書館管轄,並正式定名爲「陝西圖書館」[15]:350。1916年,高樹基出任館長,任內經多方呼籲,收回了北院,館舍面積也隨之增長[15]:351,藏書規模與藏書結構也發生了較快增加與變化[14]:25。1917年2月20日,李根源任陝西省省長,期間發出了向圖書館捐贈圖書的倡議[9]:56-57,又撥款令館長高樹基購買空地並且重修後園圃[9]:59[15]:351。
劉鎮華時期,由於其率嵩軍10萬部隊兩次侵陝,再加上1929-1930年陝西大旱,教育文化界一片混亂,圖書館經費長期虧空,時辦時停。1926年11月28日西安解圍,于右任出任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並代行全省政務,期間發出「捐資興學褒獎條例」之命令復興文教事業[15]:351。1927年4月,聯軍駐陝總部命令陝西圖書館劃歸教育廳管轄,並取消「勸工陳列所」,又在館內設立「平民教育委員會」。同年5月1日,陝西圖書館更名爲「陝西省立第一中山圖書館」,由于右任親自題寫匾額[9]:87-88。1931年,時任陝西省政府主席楊虎城壓縮稅收,撥專款設立陝西省教育經費管理處,使得圖書館事業得到了良好發展[9]:124。同年7月6日,陝西省政務會議公布《陝西省立圖書館暫行規程》,更館名爲「陝西省立第一圖書館」[15]:351。
1936年4月16日,陝西省立第一圖書館奉省教育廳命令,更館名為陝西省立西京圖書館。建制為編藏、流通、事務三股[9]:154[15]:351。民國後年,由於時局的動盪,西京圖書館維繫工作變得艱難。1942年由於受抗日戰爭影響,此時圖書館開始奉令正式將圖書分批運藏至城固縣,剩餘則疏散至眉縣或長安縣杜曲鎮等地[15]:351-352。抗戰勝利之後,民國政府愈加腐敗,經濟凋敝,無人管理文教活動。1945年5月後,疏散至各地的圖書陸陸續續運返至西安,但途中藏書減少了3萬餘冊,新書的採購工作亦處於停滯階段,再加上館舍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15]:352。1948年11月1日西安解放前夕,楊鼎到任館長之時,國民黨政府已趨於崩潰階段,西京圖書館一片狼藉[9]:194[15]:352。
1949年5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西京圖書館[9]:195。同年9月1日,更名為陝甘寧邊區西安圖書館,同時合併陝西省通志館[16]:587。
1950年1月1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陝甘寧邊區西安圖書館也隨即更名為陝西省立西安人民圖書館。1951年,館內機構與人員編制改革為:採編、閱覽、推廣、總務四股,分為「普通」、「社會科學」、「兒童」、「雜誌報紙」四個閱覽室[17]:264[註 3],也擁有了自己的新編門牌號「西安市南院門124號」[17]:269。1953年10月,陝西省立西安人民圖書館應陝西省文教廳通知,更名為「陝西省圖書館」,從此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7]:266-267。
1958年,在「大躍進」的形勢之下,為了完成全年躍進指標,陝西省圖書館打破陳規,常年開館。制定了包含館際互借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並與北京圖書館、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等圖書館建立了互借關係[16]:588。同年,館舍內新建一座4層面積餘2,800平方公尺(30,000平方英尺)的閱覽樓,將大門開至馬坊門,稱之為東大門。翌年,由於館舍面積的增大,又面向西大街開闢了新大門,門牌號為西大街146號[16]:587。
1964年,由於書庫存量處於飽和狀態,經相關部門許可,陝西省圖書館借用西安市西城門樓為書庫使用,並在這裡保管搬運的10萬冊藏書,直至1966年文革開始。同年,因3,600平方公尺(39,000平方英尺)的目錄廳與六層書庫於館內建成並投入使用,西城門樓隨即物歸原主[16]:588。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陝西省圖書館業務機構全數癱瘓,即便1968年設立了陝西省圖書館革命委員會,設置辦公室、業務組、後勤組共3個臨時管理機構。1970年隨着「造反」、「武鬥」的逐漸平息,8月17日圖書館做出了開館計劃。1971年9月6日開始恢復業務工作[17]:365-366。1974年,圖書館又一次新建一座約2,400平方公尺(26,000平方英尺)的歷史文獻樓,這項舉措將館舍面積增至近10,000平方公尺(110,000平方英尺),亦致使舊館時期的館舍形式與建設大體完成。1976年1月1日,陝西省圖書館啟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分類圖書[16]:588。
隨着「文化大革命」的終結,陝西省圖書館於1979年3月15日廢除了「陝西省圖書館革命委員會」的印章,恢復與啟用了「陝西省圖書館」的名稱與印章。1980年9月1日起,省圖書館正式移交省文化局領導,標誌着領導體制之間的關係得以理順[17]:382-383。然而1980年代中後期,由於書刊價格的上漲致使購書費大幅銳減,館藏量隨之回調。同時興起的經商熱也使得省圖書館受到冷落[16]:589。
隨著館舍書庫超負荷、飽和的狀況日漸凸顯,儘管圖書館曾對書庫做出了擴充工作,但也占據了讀者的閱覽空間,令讀者對圖書館服務不滿。再加上館舍三次火災的發生,讓新館的建設迫在眉睫[17]:458。1996年5月1日,陝西省圖書館新館開工典禮在陝西省體育場舉行,用地2.03公頃(5.0英畝),建築面積42,000平方公尺(450,000平方英尺)[17]:461。2001年9月30日正式開館[11]:291[17]:466。2006年6月1日少年兒童分館正式開館[18]。翌年9月18日開放數字圖書館[19]。為迎接建館百年,圖書館於2009年6月13日起暫停開放,以對館舍進行全面改造更新[20],同年8月16日免費對外開放[21]。2015年8月18日,省圖書館高新新館在西安高新區正式開工建設,新館館址位於高新區軟件新城內部,占地85畝(5.7公頃),建築面積80,000平方公尺(860,000平方英尺)[22],於2022年4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23]。
Remove ads
館舍
目前陝西省圖書館運營三個館舍,一為於2001年9月30日投入使用的長安北路主館,一為2006年6月1日開館的少年兒童分館,還有一為2022年4月24日投用的高新區新館。

陝西省圖書館主館位於西安市碑林區長安北路18號,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設計。館舍於1996年5月1日破土動工,被列為陝西省「八五」期間的重點文化建設項目之一。2000年底竣工,2001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17]:466[24]:348。建築面積47,000平方公尺(510,000平方英尺),占地2.03公頃(5.0英畝)。設計藏書容量400萬冊,閱覽座位2000個[17]:465。整體建築以變形的「工」字為基本樣態。主樓由地下二層與地上十層構成。裙樓地下一層,地上五層[10]:89[25]。
2009年6月13日,為迎接建館100周年慶典,陝西省圖書館於2009年6月3日-8月15日暫停開放,對館舍進行改造更新[20]。8月16日重新向公眾免費開放,整修後的圖書館閱覽席位添加了403個,讀者可自行取閱的開架文獻添加了85萬冊[26]。
陝西省圖書館少年兒童分館位於西安市碑林區正學街與馬坊門交叉口西。2004年陝西省圖書館每年注入資金10萬元,採購新書約1萬餘冊建設少年兒童分館。分館於2005年5月1日試開館,同年6月1日正式開館[12]:666,結束了西安市自1949年解放以來沒有少兒圖書館的歷史[27]:799。館舍面積近1400平方米,內擁有少兒讀物4800餘種、35000餘冊,少兒報刊約200種,開設兒童借閱室、少年借閱室、電子閱覽區、少兒活動區[12]:666[27]:800。

陝西省圖書館高新區新館位於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雲水一路與天谷七路西北角,南臨規劃中的地鐵11號線[28]。總建築面積81,890平方公尺(881,500平方英尺)[29]。新館建設項目於2015年8月18日開工建設[22],2019年9月完成外部主體建設[28],並於2022年4月24日舉行閱覽功能區開放活動[30],次日正式對外開放[23]。
新館項目建設總投資為6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8.19萬平方米,設計館藏書量800萬冊,閱覽坐席4000個,日均接待能力達1萬人次。館內主要劃分為文獻閱覽、拓展服務、功能配套三大功能區,其中文獻閱覽區包含中文圖書區、報刊閱覽區、少年兒童館、24小時城市書房等區域;拓展服務區包含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交流中心、絲路全息劇場、陝圖文創空間、藝術培訓中心、書店等區域;功能配套區包括業務辦公區、設備用房、餐廳等區域。三大功能區旨在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務[23][28][31]。
新館建成後被定位為陝西省的大型公共文獻中心、古籍保護中心、信息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交流中心[28]。也是自「十四五」以來全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新建單體圖書館建築[31]。
Remove ads
館藏

陝西省圖書館在1949年西安解放初期的時候館藏量稀少,圖書僅有154926冊,其中線裝古籍137372冊、普通中文圖書7656冊、外文圖書525冊、舊存未整編圖書9373冊,除此之外還有少許的報刊合訂本和碑帖等。後期圖書館館藏得到了發展,直至2005年,館藏書刊已達到230萬冊,藏書量在全中國大陸省級公共圖書館種排行第15位,西北地區五省(自治區)第2位,僅次於甘肅省圖書館。是全陝西省的藏書中心[32]:608。
如今,經過長期的建設,陝西省圖書館已擁有眾多的地方文獻館藏,已具備與陝西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相適應的重要典籍[33]。且設立具有當地特色的地方文獻專藏。陝圖現今除了擁有陝西地方文獻閱覽室以及陝西出版物展示室,同時結合陝西地方歷史文化特色,下設了3個陝西特色專題文獻。又為了繼承和發展陝西地方文化,陝西省圖書館地方文獻針對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從2007年以來,已經建成了16個地方專題數據庫,有9個特色數據庫正在建設[34]:109。
截至2020年,省圖館藏合計5,512,118冊,其中圖書4,390,410冊、古籍328,352冊、報刊641,221冊、視聽文獻71,740冊,微縮製品308件、其他80,087冊/件。入藏文獻共計47,468種、92,810冊[5]。
自2002年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施以來,陝圖先後建立了以陝西秦腔秦韻、陝甘寧邊區紅色記憶、陝西當代藝術等為主題的系列多媒體資源庫,以及以《西安鼓樂》、《關中唐陵》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專題片。截止2019年,陝圖相關公共數字文化特色資源總量達115TB[35]:33。2020年,陝圖數字資源下載瀏覽量達4,562,151篇/冊,同比去年減少4.3%,其中電子書下載780,149冊,同比增長22.7%[5]。
陝西省圖書館於2007年9月18日向讀者全面開放數字圖書館[19],讀者只需憑藉陝西省圖書館借閱證上網登錄圖書館官網24小時免費閱覽、下載電子圖書[36]:102。
館務

2020年全年陝西省圖書館共接待讀者692,192人次;外借共200,169人次、828,067冊次;網站點擊2,147,818人次;數字資源下載4,405,722人次瀏覽;電子書下載712,390冊;共辦理借書證11,352個、數字證523個[37]。設置辦公室、規劃財務科、業務科、學會辦公室、採訪編目部、歷史文獻部、地方文獻部、數字資源部、參考諮詢部等共23個機構部門。截至2020年,陝西省圖書館共有189個在編職員(包含171個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5]。
中國大陸公民及外籍人士可憑藉本人有效身份證件申辦讀者證[註 4]。首次辦理免收工本費並自助辦理,第二次辦理需繳納5元工本費前往辦證諮詢處辦理。陝圖讀者證共分為普通、家庭、少兒、參考和長安通記名卡五大類別。圖書最多均可借閱30天,期刊為21天,中途允許續借一次[註 5]。中文文獻逾期收取0.1元/天的滯納金,外文文獻為0.2元/天[38]。
2017年8月8日,為了給讀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陝西省圖書館與西安城市一卡通公司合作開通長安通記名卡讀者證功能。即日起持卡者可憑卡於陝西省圖書館一層辦證大廳自助辦證機繳納押金後開啟此功能。開通後即可在陝圖享用免費WIFI、閱覽電子圖書、電子支付等便捷服務[39]。為了便於記名卡在各個領域隨時隨地正常使用,未來用戶有望給自己的卡賬戶中設定餘額下限[40]。
目前,陝西省圖書館開放的文創產品主要包括以館標和「一帶一路」文化為主題設計的相關商品。例如,「黃河記憶」充電寶以及帶有館藏元素(如清代陸剛花鳥畫)的智能保溫杯等,共開發了60餘款文創產品。此外,陝西省圖書館還在文創產品的營銷方面探索建立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銷售渠道,並提出了設立文創產業示範基地的計劃,旨在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推廣[41]。
注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