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陰持入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陰持入經
Remove ads

陰持入經》,由安世高東漢時譯出,本經旨在闡明蘊界處──五蘊(經題的「陰」)、十八界(經題的「持」)、十二處(經題的「入」)之法相,又解釋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以及由道諦通達解脫之方法。本經可與《藏釋英語Petakopadesa》的第六章〈經義集地〉(Suttattha-samuccaya-bhūmi)互作對照[1]

事实速览 陰持入經, 外文譯者 ...

主要概念

  • 九品:使人不明四諦五蘊而沉淪於苦海的諸種惑業,即「痴、愛、貪、恚、惑、受、更、法、色」。
  • 九絕:九種對治九品惑業的法門:一止、二觀、三不貪、四不恚、五不痴、六非常、七為苦、八非身(無我)、九不淨。
  • 二本罪症:九品中的痴與愛,為人生最根本的惑業。九絕中的止與觀為治痴與愛的良藥。
  • 慧:以「非常、苦、非身(無我)、不淨」對治「常、樂、身(我)、淨」這四顛倒,此修行活動稱為「四意止」。

影響

《陰持入經》的內容體現了佛教的阿毗曇對法義的組織方式,即道安所稱「善開禪數」中之「數」。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