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陶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陶淡(?—504年?,或作陶澹[1]),字處靜,鄱陽人[2],篤信道教[3]。祖父是晉朝太尉陶侃,父親是陶夏,陶潛(陶淵明)是他的堂侄。
生平
陶淡年幼喪父,但家庭富有。喜好道家的導引養生術,追求長生仙道。十五六歲時即服食絕谷,好讀《易經》,善於占卜 。在長沙臨湘山中養白鹿白鶴相伴,結廬居住。後來州縣要推舉他為秀才,他就隱居於羅縣埤山專心修養[4],埤山或為今天長沙汨羅交界處的隱居山[1](或稱隱珠山,影珠山),或為玉池山[5]白鶴洞[1]。
身後
傳南北朝梁天監三年(504年)陶淡與侄子陶烜[2][6](字太仁,又作陶煊 [7] 或陶垣 [8] )同時屍解,肉軀不朽。當地百姓立祠祭祀,民間俗稱「陶公廟」,千年以來香火旺盛。[6]
因祈雨與保護危城靈驗,咸豐二年(1852年)清朝廷封陶淡為孚佑真人,陶烜為福佑真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加封「昭顯」「靈應」、陶淡為「孚佑昭顯陶真人」,陶烜為「福佑靈應陶真人」[9],並將陶公廟祭祀列入了禮部的春秋祭祀名單[10]。
引用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