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諾隕擊坑

火星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诺陨击坑
Remove ads

雷諾隕擊坑(Reynolds)是火星南海區的一座撞擊坑,位於塞壬高地最南端,其中心坐標為南緯75.1、西經157.9度,直徑91公里(65英里),它的名稱取自英國物理學家奧斯鮑恩·雷諾(1842年-1912年),1973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接受[1]

事实速览 行星, 區域 ...

表面特徵

Thumb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背景相機顯示的雷諾隕擊坑內融霜的痕跡,也可看到岩層。註:這是上一幅雷諾隕擊坑照片的放大版。條紋是由膨脹的二氧化碳氣體吹除塵埃所造成。
Thumb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背景相機拍攝的雷諾隕擊坑,顯示解凍後的岩層和黑斑。該區域被霜凍覆蓋,當它們融化消失後,下面深色的地面就會暴露出來,也可看到岩層。註:這是上面雷諾隕擊坑圖像的放大版。

在冬季,會積聚大量的霜凍,它們直接凍結在永久極冠的表面,形成一層層由塵埃和沙粒覆蓋的的水冰層。這種沉積層最初是一層含塵埃的二氧化碳霜,在冬季會重新結晶並變得更緻密。裹挾在霜凍的塵埃和沙粒慢慢下沉。到春季氣溫上升時,霜凍層已變成一層約3英尺厚的半透明冰,覆蓋在深色沙塵底下。這種深色物質吸收光線並導致水冰升華(直接變成氣體),最終大量氣體積聚,壓力膨脹。當找到一處薄弱點時,氣體就會逸出並吹出塵埃。速度可達到每小時160公里(100英里)[2]。有時可以看到被稱為「蜘蛛」的深色通道[3][4][5],當這一過程發生時,表面似乎覆蓋着黑點[2][6],這些特徵可在下面一些圖片中看到。

Remove ads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