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霆便攜式防空導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雷霆便攜式防空導彈(波蘭語:PZR Grom,為系統全稱;PZR,全寫:Przeciwlotniczy Zestaw Rakietowy,意為:防空火箭推進武器系統;Grom,音譯:「格羅姆」;以下簡稱為「雷霆」)是一款由波蘭裝備技術軍事學院(WITU)、WAT技術軍事大學和斯卡日斯科火箭設計局所研製,武器製造商Mesko和斯卡日斯科-卡緬納兵工廠所生產的72毫米口徑便攜式面對空導彈系統。它由所發射、飛行速度達650米/秒(2,132.55英尺/秒)的72毫米防空導彈、一次性發射器,以及可重複使用的握把、肩托和熱電池冷卻劑組裝電子單元所組成。
另請不要將它與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特許生產的Kh-23戰術空對面導彈(北約代號:AS-7「凱利」)所命名的格羅姆-A和格羅姆-B相互混淆。
Remove ads
研製歷史

起初至少從1970年代開始,Mesko金屬工廠在斯卡日斯科-卡緬納兵工廠大批量生產蘇聯特許生產的9K32M「箭-2M」(俄語:Стрела-2М,北約代號:SA-7B「聖杯」)便攜式面對空導彈,並在波蘭被命名為「箭-2M」(波蘭語:Strzała-2M)。然而,當這些設計在1980年代後期變得過時之時,主要的設計師們已經進行準備工作,以生產在當時更現代化的蘇聯設計,即9K38「針」(俄語:Игла́,北約代號:SA-18「松雞」)。
然而於1990年,波蘭離開蘇聯陣營,9K38特許生產權亦被拒絕,因此當時的波蘭手中並無現代化便攜式防空導彈。正因如此,雖然合約中斷,波方後來決定繼續推動計劃,自己重新進行研究。
在1992年底開始,波蘭的工廠和設計局(其中包括設於傑隆卡的裝備技術軍事學院(WITU)、WAT技術軍事大學和斯卡日斯科火箭設計局),開始研製一種很像「針」式設計的新型便攜式防空導彈。據稱這些歸功於得到波蘭情報部門所提供的協助,他們能夠在蘇聯解體以後的動盪期間,在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的LOMO工廠當中購入原來的9K38「針」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的設計計劃。[1]到了1995年,第一批(標記為GROM-1,可稱為「雷霆1式」)投入服役。作為過渡型號,它其實包含了一些進口的俄羅斯組件。但到了1990年代後期,兵工廠終於製成全波蘭製型號,過渡型號以上的俄羅斯組件完全地被由波蘭設計的元素所取代,從而得以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
目前已經能完全自主生產的雷霆,正在進一步完善和在其他用途方面加以應用,走出自己的路線。它最近還提供對外出口。與此同時,還研發了一套控制測量站SKP-GROM、空中目標模擬器和一套訓練設備,對操作過程和培訓有著重要的支持。
2013年1月1日,Bumar Amunicja生產了第2,000枚雷霆。[2]
Remove ads
設計
雷霆系統設計為僅需一名士兵操作。它由一次性管狀發射器與以內的單級發射體、起動機構和地面電源所組成。導彈由固體推進劑發動機驅動。紅外線瞄準傳感器和目標追蹤系統之中的光感測器藉由液態氮所冷卻。光學系統中所使用的濾光片可將適當的目標從自然和人為產生的干擾中加以分離。雷霆亦具有由Radwar生產的IKZ-02敵友識別系統、讓操作員可通過計算機終端和個人通信手段獲得空中情況數據的REGA防空分單元指揮系統以及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和夜間操作的熱成像儀等選項配件。
它旨在用於瞄準及打擊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和飛機。因此,雷霆不但由步兵攜帶及使用,亦被波蘭設計為搭配其他地對空防禦系統使用,包括ZSU-23-4MP「白色」自行彈炮合一防空系統、ZUR-23-2KG「碘-G」牽引式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和POPRAD(Żubr P)自行防空車輛。雷霆也可以用作艦艇防衛手段,比如安裝在現代化的ZU-23-2MR羅貝爾II型艦炮以上。雷霆的航空型號也可以裝上直升機和輕型飛機用作自衛武器。

Remove ads
操作歷史

自1995年以來,雷霆已被波蘭陸軍使用。[3]雷霆也被出口到其他國家,包括在2007年格魯吉亞購入了其30具發射器和100枚導彈。[3]據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期間的新聞報導,波蘭生產的雷霆攻擊俄羅斯的飛機和直升機多達20次,期間發射了12枚導彈,其中9枚命中目標,亦極有可能擊墜一架蘇-25「禿鼻烏鴉」(俄語:Грач,北約代號:蛙足)攻擊機。[1]
政治相關性
2008年年底,俄羅斯媒體聲稱,俄羅斯軍方人員在車臣發現了波蘭雷霆。波蘭新聞界隨即作出反應,指責俄羅斯捏造證據,將波蘭與衝突聯繫起來,聲稱俄羅斯人將繳獲的雷霆從格魯吉亞運到車臣。[8]
衍生型
- 雷霆-2:2000年開始量產。
- 閃電(Piorun):自2006年以來,WAT技術軍事大學與Mesko和Bumar Amunicja等公司一起研發了雷霆的更先進型號,取名「閃電」(Piorun)。
使用國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狀態不明。[9]
喬治亞: 2007年,波蘭向格魯吉亞交付了30具發射器和100多枚導彈,並且用於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10]其後2008年10月,波蘭外交部長西科爾斯基在接受「波蘭廣播電台」的採訪時證實,向格魯吉亞交付了發射器和導彈。
印度尼西亞:作為其Kobra V-SHORAD短程防空系統的一部分使用。
立陶宛:於2014年9月2日簽訂了一項從波蘭採購雷霆的合約,價值為€34,041,000,截至2014年12月22日,立陶宛國防部通知收到第一批雷霆。[11][12]
波蘭:共訂購約400具發射器和2,000枚雷霆型(Grom)導彈、400枚閃電型(Piorun)導彈,以及以後的420具發射器和1,300枚閃電型(Piorun)導彈。[13]
參見
- 便攜式防空導彈
- 閃電便攜式防空飛彈
- 9K32M「箭-2M」(SA-7)/紅纓-5
- 9K34「箭-3」(SA-14)
- 9K38「針」/9K310「針-M」(SA-18/SA-16)
- 9K333「柳樹」(SA-29)
- 安扎便攜式防空飛彈
- FIM-92「刺針」
- 西北風便攜式防空飛彈
- RBS 70便攜式防空飛彈
- 星紋便攜式防空導彈
- 前衛-1、前衛-2、前衛-3、前衛-4
- 紅纓-6便攜式防空導彈
- 91式便攜地對空導彈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