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永寧路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6°10′32.5″N 120°23′00″E 青島永寧路小學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永定路11號的一所小學,其歷史可追溯到創建於德國殖民時期1913年的滄口蒙養學堂,1914年日軍占領後改設滄口公學堂,1922年青島回歸後改名膠澳商埠公立滄口初級小學校,南京國民政府將其改名為青島市市立滄口小學校,1933年在現址建設新校舍,1960年改現名。

校史

1913年7月,德國膠澳總督府在大瓮窯頭(曾改稱達翁村,1943年日軍為擴建滄口機場拆除)開辦滄口蒙養學堂,招收中國學生。1914年8月日德開戰,滄口蒙養學堂停辦。日軍占領後,於1915年3月在各蒙養學堂的基礎上開辦公學堂[1],滄口蒙養學堂改為滄口公學堂[2]。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後,滄口公學堂改名膠澳商埠公立滄口初級小學校[3]。1928年,滄口小學有學生115人,教員3人,職員1人,校址位於滄台路[3]。有資料記載滄口小學1920至30年代曾設於滄台路滄口天后宮[4]

Thumb
滄口民眾學校師生在滄口小學教學樓前合影,1935年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後,改名青島特別市市立滄口小學校,次年改名青島市市立滄口小學校。1933年,青島市政府為該校新建校舍,次年建成。1930年代,滄口小學曾附設滄口民眾學校。1935年,該校有學生1600餘人,另有民眾學生400餘人[5]。1937年七七事變後該校停課。1938年1月日軍第二次占領青島後,該校校舍被日軍占據。1939年重新開課,當年有教學班19個,學生954人,教師22人。1947年,該校有教學班35個,學生1575人,教師50人[6]

1949年青島解放後,該校經改造整頓有所發展。因學生逐年增多,曾於1955年實行二部制教學。1950年,曾在滄口小學開設青島市第七機關小學,為滄口區機關幹部業餘補習文化。滄口小學校內還曾於1952年開設滄口區職工業餘學校[7]。1960年,青島滄口小學改名青島永寧路小學[8]文革初期該校曾一度停課,1970年代初曾實行小學五年制及「戴帽」附設初中班。1987至1988年,該校有教學班22個,學生1100人,教職員68人[9]。1995至1996年,該校校舍原址重建[2]

2002年,該校有教職工59人,在校學生1058人。該校擁有「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全國中小學創造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青島市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

Remove ads

校舍

Thumb
原滄口小學校舍全景

1933年,青島市政府為該校新建校舍,其建築費用4萬元[5](一說工程費用5.28萬元[2])一半由市政府補助,一半由地方自籌,1934年建成。共有二層教學樓三座[10],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有教室21間,辦公室6間,宿舍4間,大禮堂1處,其他用房15間[2]。1987至1988年記載校舍占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3116平方米[9]

1995年,青島市及李滄區政府投資1000餘萬元對校舍原址重建,1996年8月竣工。新校舍建築面積6700餘平方米,有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規模按24個班設置,設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演播室、微機室等[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