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年訓練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年訓練所(日語:青年訓練所せいねんくんれんじょ)是大日本帝國在1926年實施的一種社會教育機構,招收16至20歲的青年,以加強其軍事訓練並作為軍事徵召的預備兵源[1],臺灣則是在1932年才正式設置青年訓練所,招收對象為在臺日本人。日本內地在1935年將青年訓練所、實業補習學校整併為義務制的青年學校日語青年学校臺灣總督府則在隨後亦將青年訓練所改為招收台灣人、日本人的青年學校,但仍保留實業補習學校制度[2]

介紹

日本在1926年4月公告《青年訓練所令》及《青年訓練所規程》,招收未進入中等學校的青年,以訓練其身心、學習國體觀念,提升整體臣民的資質[1]。臺灣及朝鮮因為未實施徵兵制,且考量當地受初等教育人數的比例仍不高,因此暫時不實施青年訓練所制度[3]

1927年9月,臺灣花蓮港廳日本移民村吉野村開設了臺灣第一處青年訓練所──私立吉野村青年訓練所[4],而臺灣總督府在1931年12月28日才確定了青年訓練所的設立方針,以設立在市制實行地區、日本人移民村為原則,招收內地人青年,並會由臺灣軍司令部的查閱官定期點檢;在1932年2月時,全臺共有14處青年訓練所[5]。日本在1939年公告《青年學校令》後,將青年訓練所、實業補習學校整併為義務制的「青年學校」;臺灣總督府則配合此調整,在同年5月公告《臺灣青年學校令》,將臺灣此時的35處青年訓練所改為義務制的青年學校,之後陸續設立本島人的青年學校[6]

Remove ads

列表

以下為臺灣的青年訓練所[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